解释:将图像映射成图,以图为研究对象,利用图的理论知识获得图像的分割。

下面介绍:图的基本理论,基于图论的归一化分割算法

一、图的基本理论

图G=(V,E,),分别是:节点、边、顶点和边的对应关系。简单记为G=(V,E)。

图的几个基本概念

1.顶点的度【无向图、有向图(入度、出度) 2.连通图【无向图(有路径)、有向图(任意两点之间连通) 3.子图和割【补图(V1∪V2=V,则图G1和G2互为补图)、割集(如果将图G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图,我们称连接两个子图的边的集合为割集)

割集S是一个边集:如果在图G中去掉边集S中所有的边,则图G就变成一个二分支的分离图。 割集的边的权重之和叫做割:

 图像与图的映射关系

图像的像素《——》图的顶点V 图像的相邻像素《——》图的边E 相邻像素间的相似度《——》图的权值W

图像构造图的过程

步骤:(1)节点的选取与边的连接 节点的选取分为:一对一(每个像素对应图的一个节点)、多对一(多像素对应一节点,超像素) 边的连接方式(像素间的邻接关系):4邻接、8邻接(常用这个作为标准的像素邻接关系)、不太常用的全连接(任何像素都与图像中的其他所有像素连边,增加算法复杂性了)、固定区域内的全连接(以某个像素为中心,限定某个固定半径区域内的像素全部连边)

(2)权重的选择 

边上的权重反应像素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度量两个节点间颜色、亮度、距离、纹理等方面 常见的计算函数:

第一种:

 第二种:

 (3)区域邻接图(RAG)

 选多个像素组成的区域映射为一个节点,两邻域区域建立连接边。

 基于图论的分割算法

他们主要是围绕着分割准则进行分割。 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分割准则: (1)基于特征向量的分割准则——类似于权重的矩阵对角化。构造目标函数并当其取最大值时,各元素之间具有很大相似度,属于该类的可能性大,从而达到分类目的。 (2)基于区域合并的分割准则——设计了一种预测两个区域块之间是否能产生边界的法则,这个法则产生的分割可以达到全局最优 (3)基于归一化分割的准则Ncuts——将整幅图分成两部分,然后每一步都把其中一个部分继续再分成两部分,直到达到某种条件再停止分割。

二、归一化分割算法

算法基本原理

定义一个将图分成两部分的目标函数:

 Wu和Leahy提出的基于最小割准则的聚类方法:求上面目标函数cut(A,B)的最小值,就得到了图的最优分割。递归调用这个最小割准则可以将一幅图一直二分下去,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最小割准则会把一些孤立的点分割为独立的一类,这样最小割准则会失去意义的。

 为了弥补这个最小割的“偏见”,Shi和Malik提出归一化分割方法。它定义了一个新的准则来衡量A,B间的相似度。

 

 归一化分割的求解

(数学公式推导)

 

 归一化分割结果

归一化分割实现方式

(1)递归调用二分归一化分割  缺点:只利用了第二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舍弃了其他的特征向量。其他特征向量也包含了有用的分割信息。

(2)多分归一化分割 改进的地方:取前n个特征向量作为每个像素的n维指标向量。 步骤:先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图像过分割成k类,然后使用下面两种方法处理:

 

 

精彩内容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