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scala入门

1.1 概述

scala将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结合成一种简洁的高级语言 特点 1、scala和java一样属于jvm语言,使用时都需要先编译为class字节码文件,并且scala能够直接调用java的类库 2、scala支持两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 3、scala语言更加简洁高效

第 2 章:变量和数据类型

2.1 注释

Scala注释使用和Java完全一样。 注释是一个程序员必须要具有的良好编程习惯。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注释先整理出来,再用代码去体现。 1)基本语法 (1)单行注释:// (2)多行注释:/* / (3)文档注释:/* * */ 2)代码规范 (1)使用一次tab操作,实现缩进,默认整体向右边移动,用shift+tab整体向左移。 (2)或者使用ctrl + alt + L来进行格式化。 (3)运算符两边习惯性各加一个空格。比如:2 + 4 * 5。 (4)一行最长不超过80个字符,超过的请使用换行展示,尽量保持格式优雅。

2.2 变量和常量(重点)

常量: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其值不会被改变的变量。 0)回顾:Java变量和常量语法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 初始值 int a = 10 final常量类型 常量名称 = 初始值 final int b = 20 注意:java中的final如果加static才会被存放在常量池中,否则作为不可修改的变量存在堆栈中。 1)基本语法 var 变量名 [: 变量类型] = 初始值 var i:Int = 10 val 常量名 [: 常量类型] = 初始值 val j:Int = 20 注意:能用常量的地方不用变量。 2)案例实操 (1)声明变量时,类型可以省略,编译器自动推导,即类型推导。 (2)类型确定后,就不能修改,说明Scala是强数据类型语言。 (3)变量声明时,必须要有初始值。 (4)在声明/定义一个变量时,可以使用var或者val来修饰,var修饰的变量可改变,val修饰的变量不可改。 (5)var修饰的对象引用可以改变,val修饰的对象则不可改变,但对象的状态(值)却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自定义对象、数组、集合等等)。

package com.atguigu.chapter02

object Test01_Va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声明变量和常量

val a: Int = 10

var b: Int = 20

// 常量值无法修改

// a = 20

b = 30

// (1)声明变量时,类型可以省略,编译器自动推导,即类型推导

val c = 30

// (2)类型确定后,就不能修改,说明Scala是强数据类型语言。

// b = "30"

// (3)变量声明时,必须要有初始值

val d: Int = 0

// var d1:Int = _

val test02_Var = new Test02_Var()

println(test02_Var.i)

// (4)var修饰的对象引用可以改变,val修饰的对象则不可改变,

// 但对象的状态(值)却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自定义对象、数组、集合等等)

val person0 = new Person02()

var person1 = new Person02()

// 引用数据类型的常量和变量能否替换成别的对象

// var 可以修改引用数据类型的地址值 val不行

// 引用数据类型中的属性值能否发生变化 取决于内部的属性在定义的时候是var还是val

// person0.name = "lisi"

person0.age = 11

}

}

class Test01_Var {

// scala中类的属性 如果是var变量也能使用默认值 但是必须要有等号

var i: Int = _

}

class Person01 {

val name: String = "zhangsan"

var age: Int = 10

}

2.3 标识符的命名规范

Scala对各种变量、方法、函数等命名时使用的字符序列称为标识符。即:凡是自己可以起名字的地方都叫标识符。 1)命名规则 Scala中的标识符声明,基本和Java是一致的,但是细节上会有所变化,有以下三种规则: (1)以字母或者下划线开头,后接字母、数字、下划线 (2)以操作符开头,且只包含操作符(+ - * / # !等) (3)用反引号....包括的任意字符串,即使是Scala关键字(39个)也可以 • package, import, class, object, trait, extends, with, type, for • private, protected, abstract, sealed, final, implicit, lazy, override • try, catch, finally, throw • if, else, match, case, do, while, for, return, yield • def, val, var • this, super • new • true, false, null 注意:正常使用不能只遵守规则,必须按照规范来写,即使用大小驼峰命名法。

package com.atguigu.chapter02

object Test02_St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字符串,通过+号连接

System.out.println()

println("hello" + "world")

// (2)重复字符串拼接

println("linhailinhai" * 200)

// (3)printf用法:字符串,通过%传值。

printf("name: %s age: %d\n", "linhai", 8)

// (4)字符串模板(插值字符串):通过$获取变量值

val name = "linhai"

val age = 8

val s1 = s"name: $name,age:${age}"

println(s1)

val s2 = s"name: ${name + 1},age:${age + 2}"

println(s2)

// (5)长字符串 原始字符串

println("我" +

"是" +

"一首" +

"诗")

//多行字符串,在Scala中,利用三个双引号包围多行字符串就可以实现。

// 输入的内容,带有空格、\t之类,导致每一行的开始位置不能整洁对齐。

//应用scala的stripMargin方法,在scala中stripMargin默认是“|”作为连接符,

// 在多行换行的行头前面加一个“|”符号即可。

println(

"""我

|是

|一首

|诗

|""".stripMargin)

"""

|select id,

| age

|from user_info

|""".stripMargin

s"""

|${name}

|${age}

|""".stripMargin

}

}

2.5 数据类型(重点)

java数据类型 scala数据类型

object Test03_Typ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所有的代码都是代码块

// 表示运行一段代码 同时将最后一行的结果作为返回值

// 千万不要写return

val i: Int = {

println("我是代码块")

10 + 10

}

// 代码块为1行的时候 大括号可以省略

val i1: Int = 10 + 10

// 如果代码块没有计算结果 返回类型是unit

val unit: Unit = {

println("hello")

println("我是代码块")

}

// 当代码块没办法完成计算的时候 返回值类型为nothing

// val value: Nothing = {

// println("hello")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

}

}

2.7 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

Scala的整数类型就是用于存放整数值的,比如12,30,3456等等。 1)整型分类 2)案例实操 (1)Scala各整数类型有固定的表示范围和字段长度,不受具体操作的影响,以保证Scala程序的可移植性。

object Test03_Typ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整数类型

val i1 = 1

val l = 1L

// (1)Scala各整数类型有固定的表示范围和字段长度,不受具体操作的影响,以保证Scala程序的可移植性。

val b1: Byte = 2

// val b0: Byte = 128

val b2: Byte = 1 + 1

println(b2)

val i2 = 1

//(2)编译器对于常量值的计算 能够直接使用结果进行编译

// 但是如果是变量值 编译器是不知道变量的值的 所以判断不能将大类型的值赋值给小的类型

// val b3: Byte = i2 + 1

// println(b3)

// (3)Scala程序中变量常声明为Int型,除非不足以表示大数,才使用Long

val l1 = 2200000000L

}

}

2.8 浮点类型(Float、Double)

Scala的浮点类型可以表示一个小数,比如123.4f,7.8,0.12等等。 1)浮点型分类 2)案例实操 Scala的浮点型常量默认为Double型,声明Float型常量,须后加‘f’或‘F’。

object Test03_Type{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浮点数介绍

// 默认使用double

val d: Double = 3.14

// 如果使用float 在末尾添加f

val fl = 3.14f

// 浮点数计算有误差

println(0.1 / 3.3)

}

}

//运行的结果

0.030303030303030307

2.9 字符类型(Char)

1)基本说明 字符类型可以表示单个字符,字符类型是Char。 2)案例实操 (1)字符常量是用单引号 ’ ’ 括起来的单个字符。 (2)\t :一个制表位,实现对齐的功能 (3)\n :换行符 (4)\ :表示 (5)" :表示"

object Test03_Type{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字符常量是用单引号 ' ' 括起来的单个字符。

val c1: Char = 'a'

val c2: Char = 65535

// (2)\t :一个制表位,实现对齐的功能

val c3: Char = '\t'

// (3)\n :换行符

val c4: Char = '\n'

println(c3 + 0)

println(c4 + 0)

// (4)\\ :表示\

val c5: Char = '\\'

println(c5 + 0)

// (5)\" :表示"

val c6: Char = '\"'

println(c6 + 0)

}

}

2.10 布尔类型:Boolean

1)基本说明 (1)布尔类型也叫Boolean类型,Booolean类型数据只允许取值true和false (2)boolean类型占1个字节。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3_Type{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bo1: Boolean = true

val bo2: Boolean = false

}

}

2.11 Unit类型、Null类型和Nothing类型(重点)

1)基本说明 2)案例实操 (1)Unit类型用来标识过程,也就是没有明确返回值的函数。 由此可见,Unit类似于Java里的void。Unit只有一个实例——( ),这个实例也没有实质意义。

object Test03_Type{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unit

val unit1: Unit = {

10

println("1")

}

println(unit1)

// 如果标记对象的类型是unit的话 后面有返回值也没法接收

// unit虽然是数值类型 但是可以接收引用数据类型 因为都是表示不接收返回值

val i3: Unit = "aa"

println(i3)

}

}

(2)Null类只有一个实例对象,Null类似于Java中的null引用。Null可以赋值给任意引用类型(AnyRef),但是不能赋值给值类型(AnyVal)。

object Test03_Typ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scala当中使用的字符串就是java中的string

val aa: String = "aa"

// null

var aa1: String = "aa"

aa1 = "bb"

aa1 = null

if (aa1 != null) {

val strings: Array[String] = aa1.split(",")

}

// 值类型不能等于null,idea不会识别报错 编译器会报错

var i4 = 10

// i4 = null

}

}

(3)Nothing,可以作为没有正常返回值的方法的返回类型,非常直观的告诉你这个方法不会正常返回,而且由于Nothing是其他任意类型的子类,他还能跟要求返回值的方法兼容。

object Test03_Typ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value: Nothing = {

println("hello")

1 + 1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

}

2.12 类型转换

Java的隐式转换规则:

public class TestCa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n = 23;

test(n);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byte b) {

System.out.println("bbbb");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short b) {

System.out.println("ssss");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char b) {

System.out.println("cccc");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int b) {

System.out.println("iiii");

}

}

2.12.1 数值类型自动转换

当Scala程序在进行赋值或者运算时,精度小的类型自动转换为精度大的数值类型,这个就是自动类型转换(隐式转换)。数据类型按精度(容量)大小排序为: 1)基本说明 (1)自动提升原则:有多种类型的数据混合运算时,系统首先自动将所有数据转换成精度大的那种数据类型,然后再进行计算。 (2)把精度大的数值类型赋值给精度小的数值类型时,就会报错,反之就会进行自动类型转换。 (3)(byte,short)和char之间不会相互自动转换。 (4)byte,short,char他们三者可以计算,在计算时首先转换为int类型。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4_TypeCa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自动提升原则:有多种类型的数据混合运算时,

// 系统首先自动将所有数据转换成精度大的那种数据类型,然后再进行计算。

val fl: Float = 1 + 1L + 3.14f

val d: Double = 1 + 1L + 3.14f + 3.14

// (2)把精度大的数值类型赋值给精度小的数值类型时,就会报错,反之就会进行自动类型转换。

val i = 10

val b: Double = i

// (3)(byte,short)和char之间不会相互自动转换。

// 因为byte和short是有符号的数值,而char是无符号的

val b1: Byte = 10

val c1: Char = 20

// (4)byte,short,char他们三者可以计算,在计算时首先转换为int类型。

val b2: Byte = 20

// val i1: Byte = b1 + b2

val i1: Int = 1100000000

val i2: Int = 1200000000

// 超出范围的int值计算会造成结果错误

val i3: Int = i1 + i2

println(i3)

}

}

注意:Scala还提供了非常强大的隐式转换机制(隐式函数,隐式类等),我们放在高级部分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讲解。

2.12.2 强制类型转换

1)基本说明 自动类型转换的逆过程,将精度大的数值类型转换为精度小的数值类型。使用时要加上强制转函数,但可能造成精度降低或溢出,格外要注意。

Java : int num = (int)2.5

Scala : var num : Int = 2.7.toInt

2)案例实操 (1)将数据由高精度转换为低精度,就需要使用到强制转换。 (2)强转符号只针对于最近的操作数有效,往往会使用小括号提升优先级。

object Test04_TypeCa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强制类型转换

val d1 = 2.999

// (1)将数据由高精度转换为低精度,就需要使用到强制转换

println((d1 + 0.5).toInt)

// (2)强转符号只针对于最近的操作数有效,往往会使用小括号提升优先级

println((10 * 3.5 + 6 * 1.5).toInt)

}

}

2.12.3 数值类型和String类型间转换

1)基本说明 在程序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基本数值类型转成String类型。或者将String类型转成基本数值类型。 2)案例实操 (1)基本类型转String类型(语法:将基本类型的值+“” 即可)。 (2)String类型转基本数值类型(语法:s1.toInt、s1.toFloat、s1.toDouble、s1.toByte、s1.toLong、s1.toShort)。

bject Test04_TypeCa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基本类型转String类型(语法:将基本类型的值+"" 即可)

val string: String = 10.0.toString

println(string)

val str: String = 1 + ""

// (2)String类型转基本数值类型(语法:s1.toInt、s1.toFloat、s1.toDouble、s1.toByte、s1.toLong、s1.toShort)

val double: Double = "3.14".toDouble

println(double + 1)

println(double.toInt)

// 不能直接将小数类型的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需要先转换为double再转换int

// println("3.14".toInt)

// 标记为f的float数能够识别

// println("12.6f".toFloat)

}

}

扩展面试题数值存储机制介绍:

object Test04_TypeCa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将int值130强转为byte 值为多少

// 0000 0000 ..16.. 1000 0010 => 表示int的130

val i4 = 130

// 1000 0010

println(i4.toByte)

}

第3章 运算符

Scala运算符的使用和Java运算符的使用基本相同,只有个别细节上不同。

3.1 算术运算符

1)基本语法

3.2 关系运算符(比较运算符)

1)基本语法 2)案例实操 (1)需求1

object Test01_Operation{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测试:>、>=、<=、<、==、!=

var a: Int = 2

var b: Int = 1

println(a > b) // true

println(a >= b) // true

println(a <= b) // false

println(a < b) // false

println("a==b" + (a == b)) // false

println(a != b) // true

}

}

(2)需求2:Java和Scala中关于==的区别 Java: ==比较两个变量本身的值,即两个对象在内存中的首地址; equals比较字符串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相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abc";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

输出结果:

false

true

Scala:==更加类似于Java中的equals,参照jd工具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1 = "abc"

val s2 = new String("abc")

println(s1 == s2)

println(s1.eq(s2))

}

输出结果:

true

false

3.3 逻辑运算符

1)基本语法 用于连接多个条件(一般来讲就是关系表达式),最终的结果也是一个Boolean值。 假定:变量A为true,B为false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1_Opera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测试:&&、||、!

var a = true

var b = false

println("a&&b=" + (a && b)) // a&&b=false

println("a||b=" + (a || b)) // a||b=true

println("!(a&&b)=" + (!(a && b))) // !(a&&b)=true

}

}

扩展避免逻辑与空指针异常

def isNotEmpty(String s){

//如果按位与,s为空,会发生空指针

return s!=null && !"".equals(s.trim());

}

3.4 赋值运算符

1)基本语法 赋值运算符就是将某个运算后的值,赋给指定的变量。 注意:Scala中没有++、–操作符,可以通过+=、-=来实现同样的效果;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1_Opera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r r1 = 10

r1 += 1 // 没有++

r1 -= 2 // 没有--

}

}

3.5 位运算符

1)基本语法 下表中变量 a 为 60,b 为 13。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1_Opera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测试:1000 << 1 =>10000

var n1 :Int =8

n1 = n1 << 1

println(n1)

}

}

3.6 Scala运算符本质

在Scala中其实是没有运算符的,所有运算符都是方法。 (1)当调用对象的方法时,点.可以省略 (2)如果函数参数只有一个,或者没有参数,()可以省略

object Test01_Opera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标准的加法运算

val i:Int = 1.+(1)

// (1)当调用对象的方法时,.可以省略

val j:Int = 1 + (1)

// (2)如果函数参数只有一个,或者没有参数,()可以省略

val k:Int = 1 + 1

println(1.toString())

println(1 toString())

println(1 toString)

}

}

第4章 流程控制(没有Switch)

4.1 分支控制if-else

让程序有选择的的执行,分支控制有三种: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 1)案例实操 (1)需求1:需求:输入年龄,如果年龄小于18岁,则输出“童年”。如果年龄大于等于18且小于等于60,则输出“中年”,否则,输出“老年”。

object Test01_If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println("input age")

var age = StdIn.readInt()

if (age < 18){

println("童年")

}else if(age>=18 && age<60){

println("中年")

}else{

println("老年")

}

}

}

(2)需求2:Scala中if else表达式其实是有返回值的,具体返回值取决于满足条件的代码体的最后一行内容。

object Test01_If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println("input age")

var age = StdIn.readInt()

val res :String = if (age < 18){

"童年"

}else if(age>=18 && age<60){

"中年"

}else{

"老年"

}

println(res)

}

(3)需求3:Scala中返回值类型不一致,取它们共同的祖先类型。

object Test01_If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println("input age")

var age = StdIn.readInt()

val res:Any = if (age < 18){

"童年"

}else if(age>=18 && age<60){

"中年"

}else{

100

}

println(res)

}

}

(4)需求4:Java中的三元运算符可以用if else实现 如果大括号{}内的逻辑代码只有一行,大括号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大括号,if只对最近的一行逻辑代码起作用。

object Test01_If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Java

// int result = flag?1:0

// Scala

println("input age")

var age = StdIn.readInt()

val res:Any = if (age < 18) "童年" else "成年"

"不起作用"

println(res)

}

}

4.2 Switch分支结构

在Scala中没有Switch,而是使用模式匹配来处理。 模式匹配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综合,因此我们放在后面讲解。

4.3 For循环控制

Scala也为for循环这一常见的控制结构提供了非常多的特性,这些for循环的特性被称为for推导式或for表达式。

4.3.1 基本语法

1)基本语法

object Test02_ForLoo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scala中的for循环基础语法

for (i <- 0 to 5) {

println(i)

}

for (i <- 0 until 5) {

println(i)

}

// for循环的本质

// to是整数的方法 返回结果是一个集合

// 使用变量i 循环遍历一遍 后面集合的内容

val inclusive: Range.Inclusive = 0.to(5)

}

4.3.1 补充语法

补充语法有: (1)循环守卫 (2)循环返回值

object Test02_ForLoo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循环守卫

for (i <- 0 to 10) {

if (i > 5) {

println(i)

}

}

for (i <- 0 to 10 if i > 5) {

println(i)

}

// 循环返回值

val ints: immutable.IndexedSeq[Int] = for (i <- 0 to 3) yield {

10

}

}

}

4.5 While和do…While循环控制

While和do…While的使用和Java语言中用法相同。

4.5.1 While循环控制

1)基本语法 循环变量初始化 while (循环条件) { 循环体(语句) 循环变量迭代 } 说明: (1)循环条件是返回一个布尔值的表达式 (2)while循环是先判断再执行语句 (3)与for语句不同,while语句没有返回值,即整个while语句的结果是Unit类型() (4)因为while中没有返回值,所以当要用该语句来计算并返回结果时,就不可避免的使用变量,而变量需要声明在while循环的外部,那么就等同于循环的内部对外部的变量造成了影响,所以不推荐使用,而是推荐使用for循环。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3_Whil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r i = 0

while (i < 5) {

println(i)

i += 1

}

while (i < 5) {

println(i)

i += 1

}

}

4.5.2 do…while循环控制

1)基本语法 循环变量初始化; do{ 循环体(语句) 循环变量迭代 } while(循环条件) 说明 (1)循环条件是返回一个布尔值的表达式 (2)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再判断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3_Whil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r i = 0

// do while 一定会执行一次 不管条件是否成立

do {

println(i)

}while(i > 100)

}

}

4.6 循环中断

1)基本说明 Scala内置控制结构特地去掉了break和continue,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函数式编程,推荐使用函数式的风格解决break和continue的功能,而不是一个关键字。Scala中使用breakable控制结构来实现break和continue功能。 2)案例实操 需求1:采用异常的方式退出循环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try {

for (elem <- 1 to 10) {

println(elem)

if (elem == 5)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catch {

case e =>

}

println("正常结束循环")

}

需求2:采用Scala自带的函数,退出循环

import scala.util.control.Breaks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Breaks.breakable(

for (elem <- 1 to 10) {

println(elem)

if (elem == 5) Breaks.break()

}

)

println("正常结束循环")

}

需求3:对break进行省略

import scala.util.control.Breaks._

object TestBreak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breakable {

for (elem <- 1 to 10) {

println(elem)

if (elem == 5) break

}

}

println("正常结束循环")

}

}

第5章 函数式编程

1)面向对象编程 解决问题,分解对象,行为,属性,然后通过对象的关系以及行为的调用来解决问题。 对象:用户; 行为:登录、连接jdbc、读取数据库 属性:用户名、密码 Scala语言是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万物皆对象 2)函数式编程 解决问题时,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将每个步骤进行封装(函数),通过调用这些封装好的步骤,解决问题。 例如:请求->用户名、密码->连接jdbc->读取数据库 Scala语言是一个完全函数式编程语言。万物皆函数 3)在Scala中函数式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融合在一起了。

5.1 方法基本语法

1)基本语法 2)案例实操 需求:定义一个方法,实现将传入的名称打印出来。

object TestFunc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 方法声明

def f(arg: String): Unit = {

println(arg)

}

// 2 方法调用

// 方法名(参数)

f("hello world")

}

}

5.2 方法声明

1)方法声明 (1)方法1:无参,无返回值 (2)方法2:无参,有返回值 (3)方法3:有参,无返回值 (4)方法4:有参,有返回值 (5)方法5:多参,无返回值 2)案例实操

package com.atguigu.chapter06

object TestFunctionDeclar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方法1:无参,无返回值

def test(): Unit ={

println("无参,无返回值")

}

test()

// 方法2:无参,有返回值

def test2():String={

return "无参,有返回值"

}

println(test2())

// 方法3:有参,无返回值

def test3(s:String):Unit={

println(s)

}

test3("jinlian")

// 方法4:有参,有返回值

def test4(s:String):String={

return s+"有参,有返回值"

}

println(test4("hello "))

// 方法5:多参,无返回值

def test5(name:String, age:Int):Unit={

println(s"$name, $age")

}

test5("dalang",40)

}

}

5.3 方法参数

1)案例实操 (1)可变参数 (2)如果参数列表中存在多个参数,那么可变参数一般放置在最后,(不能和默认值一起用,和带名参数用时,不能改变带名参数的顺序) (3)参数默认值,一般将有默认值的参数放置在参数列表的后面 (4)带名参数

object Test03_FunArg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可变参数

def sayHi(names:String*):Unit = {

println(s"hi $names")

// 可变参数在函数值本质是一个数组

for (elem <- names) {

}

}

sayHi()

sayHi("linhai")

sayHi("linhai","jinlian")

// 可变参数使用:

// (2)可变参数必须在参数列表的最后

def sayHi1(sex: String,names:String*):Unit = {

println(s"hi $names")

}

// (3)参数默认值

def sayHi2(name:String = "linhai"):Unit = {

println(s"hi ${name}")

}

sayHi2("linhai")

sayHi2()

// 默认值参数在使用的时候 可以不在最后

def sayHi3( name:String = "linhai" , age:Int):Unit = {

println(s"hi ${name}")

}

// (4)带名参数

sayHi3(age = 10)

}

}

5.4 方法至简原则

方法至简原则:能省则省 1)至简原则细节 常用化简写法: (1)return可以省略,Scala会使用方法体的最后一行代码作为返回值 (2)如果方法体只有一行代码,可以省略花括号 (3)返回值类型如果能够推断出来,那么可以省略(:和返回值类型一起省略) 特别注意事项: (4)如果有return,则不能省略返回值类型,必须指定 (5)如果方法明确声明unit,那么即使方法体中使用return关键字也不起作用 (6)Scala如果期望是无返回值类型,可以省略等号(=号和方法体大括号不能同时省略) (7)如果方法无参,但是声明了参数列表,那么调用时,小括号,可加可不加(声明无括号调用时也没有括号) (8)如果方法没有参数列表,那么小括号可以省略,调用时小括号必须省略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4_FuncSimply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定义一个原方法

def func0(x: Int, y: Int): Int = {

println("func0的调用")

if (x < 20) {

return x + y

}

2 * x + 3 * y

}

println(func0(10, 20))

// (1)return可以省略,Scala会使用方法体的最后一行代码作为返回值

def func1(x: Int, y: Int): Int = {

println("func1的调用")

x + y

}

val i: Int = func1(10, 20)

println(i)

// (2)如果方法体只有一行代码,可以省略花括号

// 如果不写大括号 默认有效范围只有一行

def func2(x: Int, y: Int): Int = x + y

// (3)返回值类型如果能够推断出来,那么可以省略(:和返回值类型一起省略)

def func3(x: Int, y: Int) = x + y

// (4)如果有return,则不能省略返回值类型,必须指定

def func4(x: Int, y: Int): Int = {

if (x < 20) {

return x + y

}

2 * x + 3 * y

}

func4(10, 20)

// (5)如果方法明确声明unit,那么即使函数体中使用return关键字也不起作用

def func5(x: Int, y: Int): Unit = return x + y

val unit: Unit = func5(10, 20)

// (6)Scala如果期望是无返回值类型,可以省略等号

def func6(x: Int, y: Int) {

println(x + y)

}

// (7)如果方法无参,但是声明了参数列表,那么调用时,小括号,可加可不加

def func7(): Unit = {

println("hello")

}

func7()

func7

// (8)如果方法没有参数列表,那么小括号可以省略,调用时小括号必须省略

def func8 {

println("hello")

}

func8

}

}

5.5 函数的基本语法

1)基本语法:

函数的返回值就是函数体中最后一个表达式的结果值/return语句的返回值 2)案例实操 需求:定义一个函数,实现将传入的两个整数相加。

object TestFunc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 函数

val add = (x:Int,y:Int) => { x + y }

// 2 函数调用

// 函数名(参数)

val result = add(10,20)

println(result)

}

}

5.6 函数和方法的区别

1)方法定义在类中可以实现重载,函数不可以重载 2)方法是保存在方法区,函数是保存在堆中 3)定义在方法中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函数,不可以重载 4)方法可以转成函数, 转换语法: 方法名 _

object TestFunction {

//方法可以进行重载和重写,程序可以执行

def main(): Unit = {

}

//定义一个方法

def add(x:Int,y:Int) = x+y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Scala语言的语法非常灵活,可以在任何的语法结构中声明任何的语法

import java.util.Date

new Date()

//函数没有重载和重写的概念,程序报错

val test =()=> {

println("无参,无返回值")

}

test()

val test = (name:String)=>{

println()

}

//(3)scala中函数可以嵌套定义

val test2 = ()=>{

val test3 = (name:String)=>{

println("函数可以嵌套定义")

}

}

//(4) 方法可以转成函数

val add2 = add _

}

}

5.7 高阶函数

1)说明 定义:参数/返回值为函数的方法/函数称为高阶函数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Func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制作一个计算器

//高阶函数————函数作为参数

def calculator(a: Int, b: Int, operater: (Int, Int) => Int): Int = {

operater(a, b)

}

//函数————求和

def plus(x: Int, y: Int): Int = {

x + y

}

//方法————求积

def multiply(x: Int, y: Int): Int = {

x * y

}

//函数作为参数

println(calculator(2, 3, plus))

println(calculator(2, 3, multiply))

}

}

5.8 匿名函数

1)说明 没有名字的函数/方法就是匿名函数。 (x:Int)=>{函数体} x:表示输入参数类型;Int:表示输入参数类型;函数体:表示具体代码逻辑 2)案例实操 需求1:传递的函数有一个参数 传递匿名函数至简原则: (1)参数的类型可以省略,会根据形参进行自动的推导 (2)类型省略之后,发现只有一个参数,则圆括号可以省略;其他情况:没有参数和参数超过1的永远不能省略圆括号。 (3)匿名函数如果只有一行,则大括号也可以省略 (4)如果参数只出现一次,且按照顺序出现则参数省略且后面参数可以用_代替 不能化简为下划线的情况: 1.化简之后只有一个下划线 2.化简后的函数存在嵌套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f0: (Int, Int) => Int = (x: Int, y: Int) => x + y

// (1)参数的类型可以省略,会根据形参进行自动的推导

val f1: (Int, Int) => Int = (x, y) => x + y

// (2)类型省略之后,发现只有一个参数,则圆括号可以省略;

// 其他情况:没有参数和参数超过1的永远不能省略圆括号。

val f2: (Int, Int) => Int = (x, y) => x + y

val f3: Int => Int = x => x + 22

val f4: () => Int = () => 10

// (3)匿名函数如果只有一行,则大括号也可以省略

val f5: (Int, Int) => Int = (x, y) => {

println("匿名函数")

x + y

}

// (4)如果参数只出现一次,且按照顺序出现,则参数省略且后面参数可以用_代替

val f6: (Int, Int) => Int = _ + _

// 化简为_的条件

// 1. 传入的参数类型可以推断 所以可以省略

val f7: (Int, Int) => Int = (x, y) => y - x

// 2. 参数必须只使用一次 使用的顺序必要和定义的顺序一样

val f8: (Int, Int) => Int = -_ + _

// 如果化简为匿名函数 只剩下一个_ 则不可以化简

val function: String => String = _ + ""

val str: String = function("linhai")

val function1: String => String = a => a

// 如果化简的下划线在函数里面 也会报错

// val function1: String => Unit = println(_ + "hi")

val function2: String => Unit = println

function2("linhai")

}

5.9 函数柯里化&闭包

1)说明 函数柯里化:将一个接收多个参数的函数转化成一个接受一个参数的函数过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参数列表声明方式。 闭包:就是一个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变量)组合的一个整体(实体) 2)案例实操 (1)闭包

//外部变量

var z: Int = 10

//闭包

def f(y: Int): Int = {

z + y

}

(2)柯里化

object TestFunction {

val sum = (x: Int, y: Int, z: Int) => x + y + z

val sum1 = (x: Int) => {

y: Int => {

z: Int => {

x + y + z

}

}

}

val sum2 = (x: Int) => (y: Int) => (z: Int) => x + y + z

def sum3(x: Int)(y: Int)(z: Int) = x + y + z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sum(1, 2, 3)

sum1(1)(2)(3)

sum2(1)(2)(3)

sum3(1)(2)(3)

}

}

5.10 递归

1)说明 一个函数/方法在函数/方法体内又调用了本身,我们称之为递归调用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Func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阶乘

// 递归算法

// 1) 方法调用自身

// 2) 方法必须要有跳出的逻辑

// 3) 方法调用自身时,传递的参数应该有规律

// 4) scala中的递归必须声明函数返回值类型

println(test(5))

}

def test( i : Int ) : Int = {

if ( i == 1 ) {

1

} else {

i * test(i-1)

}

}

}

第6章 面向对象

Scala的面向对象思想和Java的面向对象思想和概念是一致的。 Scala中语法和Java不同,补充了更多的功能。

6.1 类和对象

类:可以看成一个模板 对象:表示具体的事物

6.1.1 定义类

0)回顾:Java中的类 如果类是public的,则必须和文件名一致。 一般,一个.java有一个public类 注意:Scala中没有public,一个.scala中可以写多个类。 1)基本语法 [修饰符] class 类名 { 类体 } 说明 (1)Scala语法中,类并不声明为public,所有这些类都具有公有可见性(即默认就是public) (2)一个Scala源文件可以包含多个类 2)案例实操

package com.atguigu.chapter06

//(1)Scala语法中,类并不声明为public,所有这些类都具有公有可见性(即默认就是public)

class Person {

}

//(2)一个Scala源文件可以包含多个类

class Teacher{

}

6.1.2 属性和封装

属性是类的一个组成部分。 封装就是把抽象出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数据被保护在内部,程序的其它部分只有通过被授权的操作(成员方法),才能对数据进行操作。Java封装操作如下, (1)将属性进行私有化 (2)提供一个公共的set方法,用于对属性赋值 (3)提供一个公共的get方法,用于获取属性的值 Scala中的public属性,底层实际为private,并通过get方法(obj.field())和set方法(obj.field_=(value))对其进行操作。所以Scala并不推荐将属性设为private,再为其设置public的get和set方法的做法。但由于很多Java框架都利用反射调用getXXX和setXXX方法,有时候为了和这些框架兼容,也会为Scala的属性设置getXXX和setXXX方法(通过@BeanProperty注解实现)。 1)基本语法 [修饰符] var|val 属性名称 [:类型] = 属性值 注:Bean属性(@BeanPropetry),可以自动生成规范的setXxx/getXxx方法 2)案例实操

package com.atguigu.scala.test

import scala.beans.BeanProperty

object Test02_Clas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person0 = new Person02

val student0 = new Student02

person0.age = 10

person0.getName

person0.getAge

person0.setAge(20)

}

}

// scala中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public的类

// 默认的访问权限就是public

// 但是同一个包内部只能有一个相同名称的类

class Person02{

// 属性分两种

// 可变和不可变

// 不推荐大家自己写封装的东西

// 因为scala可以通过修改属性的val 和var 来控制读写权限

@BeanProperty

var age:Int = _

// val 只能生成get方法

@BeanProperty

val name:String = "zhangsan"

}

class Student02{

}

6.1.3 访问权限

1)说明 在Java中,访问权限分为:public, protected,默认,和private 。在Scala中,你可以通过类似的修饰符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使用上有区别。 (1)Scala 中属性和方法的默认访问权限为public,但Scala中无public关键字。 (2)private为私有权限,只在类的内部和伴生对象中可用。 (3)protected为受保护权限,Scala中受保护权限比Java中更严格,同类、子类可以访问,同包无法访问。 (4)private[包名]增加包访问权限,包名下的其他类也可以使用 2)案例实操

package chapter06

object Test04_Acces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同一个包都可以访问的到

Person04.name1

// 受保护的权限 同一个包也无法访问

// Person04.name2

// 访问公共的权限

Person04.name3

}

}

class Person04{

val nameClass = Person04.name

val name1Class = Person04.name1

// 受保护的权限

protected val name2:String = "受保护的权限"

}

object Person04{

// 私有的权限能够在当前类和当前伴生对象中调用

private val name:String = "私有权限"

// 包访问权限

private[chapter06] val name1:String = "包访问权限"

// public的权限

val name3:String = "公共的权限"

}

不同包的调用:

package chapter06Test

import chapter06.Person04

/**

* @author yhm

* @create 2021-09-15 16:11

*/

object Test04_Acces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不同的包里面无法访问name1 包访问权限

// Person04.name1

// 不同的包也能访问到公共的权限

Person04.name3

}

}

class Student04 extends Person04{

// 即使不是一个包 继承的子类也能够访问到受保护的权限

val name2Class = name2

}

6.1.4 方法

1)基本语法 def 方法名(参数列表) [:返回值类型] = { 方法体 } 2)案例实操

class Person {

def sum(n1:Int, n2:Int) : Int = {

n1 + n2

}

}

object Pers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person = new Person()

println(person.sum(10, 20))

}

}

6.1.5 构造器

和Java一样,Scala构造对象也需要调用构造方法,并且可以有任意多个构造方法。 Scala类的构造器包括:主构造器和辅助构造器 1)基本语法

class 类名(形参列表) { // 主构造器

// 类体

def this(形参列表) { // 辅助构造器

}

def this(形参列表) { //辅助构造器可以有多个...

}

}

说明: (1)辅助构造器,函数的名称this,可以有多个,编译器通过参数的个数及类型来区分。 (2)辅助构造方法不能直接构建对象,必须直接或者间接调用主构造方法。 (3)构造器调用其他另外的构造器,要求被调用构造器必须提前声明。 2)案例实操 (1)如果主构造器无参数,小括号可省略,构建对象时调用的构造方法的小括号也可以省略。

package chapter06

object Test06_Constructo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person0 = new Person06("zhangsan")

val person01 = new Person06()

println(person01.name1)

val person02 = new Person06("lisi", 18)

}

}

// 主构造器 直接写在类的定义后面 可以添加参数 可以使用权限修饰符

//class Person06 private(name:String){

// val name1 = name

//}

class Person06 (name:String){

println("调用主构造器")

val name1 = name

var age:Int = _

// 两个辅助构造器 再互相调用的时候 只能是下面的辅助构造器调用上面的辅助构造器

def this(){

// 辅助构造器的第一行 必须直接或简介的调用主构造器

// 直接调用主构造器

this("zhangsan")

println("调用辅助构造器1")

}

def this(name:String,age1:Int){

// 间接调用主构造器

this()

this.age = age1

println("调用辅助构造器2")

}

}

6.1.6 构造器参数

1)说明 Scala类的主构造器函数的形参包括三种类型:未用任何修饰、var修饰、val修饰 (1)未用任何修饰符修饰,这个参数就是一个局部变量,底层有属性的特性 (2)var修饰参数,作为类的成员属性使用,可以修改 (3)val修饰参数,作为类只读属性使用,不能修改 2)案例实操

package chapter06

object Test07_ConstructorArg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person0 = new Person07("zhangsan",11,"男")

println(person0.name)

println(person0.age)

println(person0.sex)

}

}

// 主构造器参数 分为3类:

// 没有修饰符 : 作为构造方法中的传入参数使用

// val 修饰 : 会自动生产同名的属性 并且定义为val

// var 修饰 : 会自动生产同名的属性 并且定义为var

class Person07 (name1:String,val age:Int,var sex:String){

val name = name1

// val age = age

// var sex = sex

}

6.1.7 scala的object

java中存在静态属性、静态方法、非静态属性、非静态方法。 scala当中不存在静态与非静态。object中定义的所有属性与方法、函数,除开private修饰的,都可以通过对象名.属性、对象名.方法、对象名.函数 的方式调用,可以理解为java中的static修饰的。

object ObjectTest {

val name:String = "zhangsan"

var age:Int = 30

private val address:String = "深圳"

def getName():String = {

this.hello+" "+this.name

}

val func=(x:Int,y:Int)=>{

x * y

}

}

object 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object中的属性直接通过 类名.属性名 方式调用

println(ObjectTest.name)

println(ObjectTest.age)

//设置属性

ObjectTest.age = 66

println(ObjectTest.age)

//object中的方法直接通过 类名.方法名 方式调用

println(ObjectTest.getName())

//object中的方法直接通过 类名.函数名 方式调用

println(ObjectTest.func(2,3))

}

}

Scala语言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所以并没有静态的操作(即在Scala中没有静态的概念)。但是为了能够和Java语言交互(因为Java中有静态概念),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对象来模拟类对象,该对象为单例对象。若单例对象名与类名一致,则称该单例对象这个类的伴生对象,这个类的所有“静态”内容都可以放置在它的伴生对象中声明。

6.1.8伴生类与伴生对象

1、如果有一个class,另外还有一个object,并且二者同名 2、class与object在同一个文件中 如果满足上两个条件,那么就称这个object为class的伴生对象,称class为object的伴生类 伴生类与伴生对象可以互相访问对方的私有成员 3)案例实操

class ClassObjectTest {

val name:String = "lisi"

//用private修饰的只能在类或者伴生对象中使用

private val age = 20

//此时可以调用伴生对象中用private修饰的 address属性

def getAddress() = ClassObjectTest.address

}

object ClassObjectTest{

private val address = "shenzhen"

def getName() = {

//创建伴生类的对象

val obj = new ClassObjectTest()

//此时可以调用伴生类中用private修饰的name属性

obj.name

}

}

6.1.9 apply方法

1)说明 (1)通过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实现不使用new方法创建对象。 (2)如果想让主构造器变成私有的,可以在()之前加上private。 (3)apply方法可以重载。 (4)Scala中obj(arg)的语句实际是在调用该对象的apply方法,即obj.apply(arg)。用以统一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风格。 (5)当使用new关键字构建对象时,调用的其实是类的构造方法,当直接使用类名构建对象时,调用的其实时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 2)案例实操

package chapter06

object Test11_Apply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val person1 = new Person11

val person1: Person11 = Person11.getPerson11

// 如果调用的方法是apply的话 方法名apply可以不写

val person11: Person11 = Person11()

val zhangsan: Person11 = Person11("zhangsan")

// 类的apply方法调用

person11()

}

}

class Person11 private() {

var name:String = _

def this(name:String){

this()

this.name = name

}

def apply(): Unit = println("类的apply方法调用")

}

object Person11 {

// 使用伴生对象的方法来获取对象实例

def getPerson11: Person11 = new Person11

// 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

def apply(): Person11 = new Person11()

// apply方法的重载

def apply(name: String): Person11 = new Person11(name)

}

}

注意:也可以创建其它类型对象,并不一定是伴生类对象

6.1.10 类型检查和转换

1)说明 (1)obj.isInstanceOf[T]:判断obj是不是T类型。 (2)obj.asInstanceOf[T]:将obj强转成T类型。 (3)classOf获取类模板。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15_Extend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判断对象的类型 以及转换对象的类型

// 只有多态会使用到

val person1: Person15 = new Student15

// person1.sayHi()

// 想要调用子类独有的属性和方法 需要对其进行转换 转换为对应的子类才行

val student1: Student15 = person1.asInstanceOf[Student15]

student1.sayHi()

// 即使在多态中 也会存在多个子类 不能直接转换 需要先判断

if (person1.isInstanceOf[Teacher15]) {

val teacher1: Teacher15 = person1.asInstanceOf[Teacher15]

teacher1.sayHi1()

}

// 调用固定的方法 返回类模板

val value: Class[Student15] = classOf[Student15]

}

}

第7章 集合

7.1 集合简介

(1)Scala的集合有三大类:序列Seq、集Set、映射Map,所有的集合都扩展自Iterable特质。

(2)对于几乎所有的集合类,Scala都同时提供了可变和不可变的版本,分别位于以下两个包。 不可变集合:scala.collection.immutable 可变集合: scala.collection.mutable (3)Scala不可变集合,就是指该集合对象不可修改,每次修改就会返回一个新对象,而不会对原对象进行修改。类似于java中的String对象。 (4)可变集合,就是这个集合可以直接对原对象进行修改,而不会返回新的对象。类似于java中StringBuilder对象。 建议:在操作集合的时候,不可变用符号,可变用方法。

7.1.1 不可变集合继承图

1)Set、Map是Java中也有的集合。 2)Seq是Java没有的,我们发现List归属到Seq了,因此这里的List就和Java不是同一个概念了。. 3)我们前面的for循环有一个 1 to 3,就是IndexedSeq下的Range。 4)String也是属于IndexedSeq。 5)我们发现经典的数据结构比如Queue和Stack被归属到LinearSeq(线性序列)。 6)大家注意Scala中的Map体系有一个SortedMap,说明Scala的Map可以支持排序。 7)IndexedSeq和LinearSeq的区别。 (1)IndexedSeq是通过索引来查找和定位,因此速度快,比如String就是一个索引集合,通过索引即可定位。 (2)LinearSeq是线型的,即有头尾的概念,这种数据结构一般是通过遍历来查找。

7.1.2 可变集合继承图

7.2 数组

7.2.1 不可变数组

1)第一种方式定义数组 定义:val arr1 = new ArrayInt (1)new是关键字。 (2)[Int]是指定可以存放的数据类型,如果希望存放任意数据类型,则指定Any。 (3)(10),表示数组的大小,确定后就不可以变化。 2)案例实操

package chapter07

object Test01_Array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创建不可变数组

val array = new Array[Int](10)

// 也可以使用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

val array1: Array[Int] = Array(1, 2, 3, 4)

// 遍历读取array

// println(array)

for (elem <- array1) {

println(elem)

}

// 使用迭代器遍历数组

val iterator: Iterator[Int] = array1.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val i: Int = iterator.next()

println(i)

}

println("===========================")

// scala函数式编程的写法

def myPrint(i:Int):Unit = {

println(i)

}

// 放入自定义出来的函数

array1.foreach(myPrint)

// 直接使用匿名函数

array1.foreach( i => println(i * 2) )

// 最简单的打印形式 直接使用系统的函数

array1.foreach(println)

// 修改数组的元素

println(array1(0))

array1(0) = 10

println(array1(0))

// 添加元素

// array1保持不变

val array2: Array[Int] = array1 :+ 1

}

}

7.2.2 可变数组

1)定义变长数组 val arr01 = ArrayBuffer[Any](3, 2, 5) (1)[Any]存放任意数据类型 (2)(3, 2, 5)初始化好的三个元素 (3)ArrayBuffer需要引入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2)案例实操 (1)ArrayBuffer是有序的集合。 (2)增加元素使用的是append方法(),支持可变参数。

package chapter07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object Test02_ArrayBuffe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可变数组

// 默认使用的集合都是不可变的

// 使用可变集合 需要自己提前导包

val arrayBuffer: ArrayBuffer[Int] = new ArrayBuffer[Int]()

val arrayBuffer1: ArrayBuffer[Int] = ArrayBuffer(1, 2, 3, 4)

// 向可变数组中添加元素

arrayBuffer.append(10)

arrayBuffer1.appendAll(Array(1,2,3,4))

// 遍历打印

arrayBuffer.foreach(println)

arrayBuffer1.foreach(println)

println(arrayBuffer1)

// 修改元素

arrayBuffer1.update(0,100)

arrayBuffer1(1) = 200

println(arrayBuffer1)

// 查看元素

println(arrayBuffer1(0))

// 删除元素

arrayBuffer1.remove(0)

println(arrayBuffer1)

arrayBuffer1.remove(1,3)

println(arrayBuffer1)

}

}

7.2.3 不可变数组与可变数组的转换

1)说明 arr1.toBuffer //不可变数组转可变数组 arr2.toArray //可变数组转不可变数组 (1)arr2.toArray返回结果才是一个不可变数组,arr2本身没有变化。 (2)arr1.toBuffer返回结果才是一个可变数组,arr1本身没有变化。 2)案例实操

/ 可变数组和不可变数组的转换和关系

// 不可变

val ints: Array[Int] = Array(1, 2, 3, 4)

// 可变

val ints1: ArrayBuffer[Int] = ArrayBuffer(5, 6, 7, 8)

// 不可变的用符号

val b: Array[Int] = ints :+ 1

ints.foreach(println)

b.foreach(println)

// 可变的用方法

ints1.append(1)

println(ints1)

val ints2: ArrayBuffer[Int] = ints1 :+ 2

println(ints1)

// 可变数组转换为不可变数组

val array: Array[Int] = ints1.toArray

// array.append

// 不可变数组转可变数组

// 结果用多态表示

val buffer: mutable.Buffer[Int] = ints.toBuffer

val buffer1: ArrayBuffer[Int] = buffer.asInstanceOf[ArrayBuffer[Int]]

buffer.append(1)

7.2.4 多维数组

1)多维数组定义 val arr = Array.ofDimDouble 说明:二维数组中有三个一维数组,每个一维数组中有四个元素。 2)案例实操

package chapter07

object Test03_ArrayDim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多维数组

val arrayDim = new Array[Array[Int]](3)

arrayDim(0) = Array(1,2,3,4)

arrayDim(1) = Array(1,2,3,4)

arrayDim(2) = Array(1,2,3,4)

for (array <- arrayDim) {

for (elem <- array) {

print(elem + "\t")

}

println()

}

// scala中的方法

val arrayDim1: Array[Array[Int]] = Array.ofDim[Int](3, 4)

arrayDim1(0)(1) = 100

for (array <- arrayDim1) {

for (elem <- array) {

print(elem + "\t")

}

println()

}

}

}

7.3 Seq集合(List)

7.3.1 不可变List

1)说明 (1)List默认为不可变集合 (2)创建一个List(数据有顺序,可重复) (3)遍历List (4)List增加数据 (5)集合间合并: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一个的个体,称为扁平化 (6)取指定数据 (7)空集合Nil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4_Li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List默认为不可变集合

// (2)创建一个List(数据有顺序,可重复)

val list: List[Any] = List(1,1,1, 1.0, "hello", 'c')

val list3 = List(1, 2, 3, 4)

// (3)遍历List

list.foreach(println)

// (4)List增加数据

val list1: List[Any] = list :+ 1

println(list1)

val list2: List[Int] = 2 :: list3

println(list2)

val list5: List[Any] = list2 :: list3

println(list5)

// (5)集合间合并: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一个的个体,称为扁平化

val list4: List[Int] = list2 ::: list3

println(list4)

// (6)取指定数据

val i: Int = list4(0)

// (7)空集合Nil

val list6: List[Int] = 1 :: 2 :: 3 :: 4 :: Nil

}

}

7.3.2 可变ListBuffer

1)说明 (1)创建一个可变集合ListBuffer (2)向集合中添加数据 (3)删除元素 (4)查看修改元素 2)案例实操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ListBuffer

object Test05_ListBuffe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 1)可变list创建

val listBuffer = new ListBuffer[Int]()

val listBuffer1: ListBuffer[Int] = ListBuffer(1, 2, 3, 4)

// ( 2)增加元素

listBuffer1.append(5)

listBuffer1.prepend(0)

println(listBuffer1)

// ( 3)删除元素

listBuffer1.remove(0)

println(listBuffer1)

// ( 4)查看修改

listBuffer1(0) = 1

}

}

7.4 Set集合

默认情况下,Scala使用的是不可变集合,如果你想使用可变集合,需要引用 scala.collection.mutable.Set包。

7.4.1 不可变Set

1)说明 (1)Set默认是不可变集合 (2)数据无序不可重复 (3)默认使用hash set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6_Se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 创建set 使用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

val set: Set[Int] = Set(4, 3, 2, 1)

val set1 = Set(1, 2, 3, 4, 2, 8, 4, 3, 7)

// (2) set的特点 无序不可重复

println(set)

// (3) 默认使用hash set

// 如果元素少于等于4个 会创建特定类型的set

println(set.isInstanceOf[HashSet[Int]])

val hashSet: HashSet[Int] = HashSet(1, 2, 3, 4, 5)

// 不可变使用符号

val set2: Set[Int] = set + 1

println(set2)

// 作用 判断集合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val bool: Boolean = set.contains(2)

}

}

7.4.2 可变mutable.Set

1)说明 (1)创建可变集合mutable.Set (2)集合添加元素 (3)删除数据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6_Se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可变的set

val set3: mutable.Set[Int] = mutable.Set(1, 2, 3, 4, 4, 3, 2, 1)

// 同样数据不可重复且无序

println(set3)

// (2) 添加元素

// 会使用返回值来告诉你有没有加入进去

val bool1: Boolean = set3.add(5)

println(set3)

// 遍历查询set

set3.foreach(println)

// (3)删除元素 填写的不是下标是删除的元素

val bool2: Boolean = set3.remove(3)

println(set3)

}

}

7.5 Map集合

Scala中的Map和Java类似,也是一个散列表,它存储的内容也是键值对(key-value)映射。

7.5.1 不可变Map

1)说明 (1)创建不可变集合Map (2)循环打印 (3)读取数据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7_Ma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 创建不可变map

val map: Map[String, Int] = Map("hello" -> 1, "world" -> 2)

val map1 = Map(("hello", 1), ("world", 2))

// (2) 遍历打印map

for (elem <- map) {

println(elem)

}

map.foreach(println)

val keys: Iterable[String] = map.keys

keys.foreach(println)

val values: Iterable[Int] = map.values

// 直接打印map

println(map)

// key是无序不可重复的

val map2 = Map( ("z", 3),("a", 1), ("a", 2), ("c", 3),("f",4),("d",5))

println(map2)

// (3) 获取value的值

val option: Option[Int] = map2.get("a")

println(option)

if (!map2.get("m").isEmpty) {

val value: Int = map2.get("m").get

}

// option有区分是否有数据的方法 使用getOrElse 如果为None 去默认值

option.getOrElse(1)

// 如果不确认存在

val i: Int = map2.getOrElse("m", 10)

// 如果确认存在的话

val i1: Int = map2("a")

}

}

7.5.2 可变Map

1)说明 (1)创建可变集合 (2)向集合增加数据 (3)修改数据 (4)删除数据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7_Ma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1) 创建可变map

val map3: mutable.Map[String, Int] = mutable.Map(("z", 3), ("a", 1), ("a", 2), ("c", 3), ("f", 4), ("d", 5))

// (2) 可变map可以使用put方法放入元素

map3.put("z",10)

println(map3)

// (3) 修改元素的方法

map3.update("z",20)

map3("z") = 30

// (4) 删除元素

map3.remove("z")

}

}

7.6 元组

1)说明 元组也是可以理解为一个容器,可以存放各种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数据。说的简单点,就是将多个无关的数据封装为一个整体,称为元组。 注意:元组中最大只能有22个元素。 2)案例实操 (1)声明元组的方式:(元素1,元素2,元素3)。 (2)访问元组。 (3)Map中的键值对其实就是元组,只不过元组的元素个数为2,称之为对偶。

object TestTupl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1)声明元组的方式:(元素1,元素2,元素3)

val tuple: (Int, String, Boolean) = (40,"bobo",true)

//(2)访问元组

//(2.1)通过元素的顺序进行访问,调用方式:_顺序号

println(tuple._1)

println(tuple._2)

println(tuple._3)

//(2.2)通过索引访问数据

println(tuple.productElement(0))

//(2.3)通过迭代器访问数据

for (elem <- tuple.productIterator) {

println(elem)

}

//(3)Map中的键值对其实就是元组,只不过元组的元素个数为2,称之为对偶

val map = Map("a"->1, "b"->2, "c"->3)

val map1 = Map(("a",1), ("b",2), ("c",3))

map.foreach(tuple=>{println(tuple._1 + "=" + tuple._2)})

}

}

7.7 集合常用函数

7.7.1 基本属性和常用操作

1)说明 (1)获取集合长度 (2)获取集合大小 (3)循环遍历 (4)迭代器 (5)生成字符串 (6)是否包含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Li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List[Int] = List(1, 2, 3, 4, 5, 6, 7)

//(1)获取集合长度

println(list.length)

//(2)获取集合大小,等同于length

println(list.size)

//(3)循环遍历

list.foreach(println)

//(4)迭代器

for (elem <- list.itera tor) {

println(elem)

}

//(5)生成字符串

println(list.mkString(","))

//(6)是否包含

println(list.contains(3))

}

}

7.7.2 衍生集合

1)说明 (1)获取集合的头 (2)获取集合的尾(不是头的就是尾) (3)集合最后一个数据 (4)集合初始数据(不包含最后一个) (5)反转 (6)取前(后)n个元素 (7)去掉前(后)n个元素 (8)并集 (9)交集 (10)差集 (11)拉链 (12)滑窗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Li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1: List[Int] = List(1, 2, 3, 4, 5, 6, 7)

val list2: List[Int] = List(4, 5, 6, 7, 8, 9, 10)

//(1)获取集合的头

println(list1.head)

//(2)获取集合的尾(不是头的就是尾)

println(list1.tail)

//(3)集合最后一个数据

println(list1.last)

//(4)集合初始数据(不包含最后一个)

println(list1.init)

//(5)反转

println(list1.reverse)

//(6)取前(后)n个元素

println(list1.take(3))

println(list1.takeRight(3))

//(7)去掉前(后)n个元素

println(list1.drop(3))

println(list1.dropRight(3))

//(8)并集

println(list1.union(list2))

//(9)交集

println(list1.intersect(list2))

//(10)差集

println(list1.diff(list2))

//(11)拉链 注: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不相等,那么会将同等数量的数据进行拉链,多余的数据省略不用

println(list1.zip(list2))

例如,如果 list1 是 [1, 2, 3],list2 是 [a, b, c, d],那么 list1.zip(list2) 的结果将是 [(1, a), (2, b), (3, c)]。注意 d 被省略了,因为 list1 只有三个元素。

//(12)滑窗

list1.sliding(2, 5).foreach(println)

例如,如果 list1 是 [1, 2, 3, 4, 5, 6],并且使用 list1.sliding(2, 5),那么它将生成窗口大小为 2,每次移动 5 个元素的滑动窗口。因此,结果将是 [[1, 2], [6]]。首先是 [1, 2],然后由于步长为 5,我们跳过 [2, 3, 4, 5],直接到 [6]。

}

}

7.7.3 集合计算初级函数

1)说明 (1)求和 (2)求乘积 (3)最大值 (4)最小值 (5)排序 2)实操

object Test11_LowFunc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List[Int] = List(1, 5, -3, 4, 2, -7, 6)

val list1: ListBuffer[Int] = ListBuffer(1, 5, -3, 4, 2, -7, 6)

// (1)求和

val sum: Int = list.sum

println(sum)

// (2)求乘积

val product: Int = list.product

println(product)

// (3)最大值

val max: Int = list.max

// (4)最小值

val min: Int = list.min

// (5)排序

val sorted: List[Int] = list.sorted

println(list)

println(sorted)

// 修改排序规则 从大到小

val ints: List[Int] = list.sorted(Ordering[Int].reverse)

println(ints)

// 对元组进行排序

val tuples = List(("hello", 10), ("world", 2), ("scala", 9), ("haha", 4),("hello", 1))

// 按照元组的默认字典序排列

val sorted1: List[(String, Int)] = tuples.sorted

println(sorted1)

// 按照后面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val tuples1: List[(String, Int)] = tuples.sortBy((tuple: (String, Int)) => tuple._2)

println(tuples1)

// 按照后面数字从大到小排序

val tuples2: List[(String, Int)] = tuples.sortBy((tuple: (String, Int)) => tuple._2)(Ordering[Int].reverse)

println(tuples2)

tuples.sortBy( _._2 )

// 自定义排序规则

val tuples3: List[(String, Int)] = tuples.sortWith((left: (String, Int), right: (String, Int)) => left._2 > right._2)`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println(tuples3)

val tuples4: List[(String, Int)] = tuples.sortWith(_._2 > _._2)

println(tuples4)

}

}

1)sorted 对一个集合进行自然排序,通过传递隐式的Ordering。 2)sortBy 对一个属性或多个属性进行排序,通过它的类型。 3)sortWith 基于函数的排序,通过一个comparator函数,实现自定义排序的逻辑。

7.7.4 集合计算高级函数

1)说明 (1)过滤 遍历一个集合并从中获取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2)转化/映射(map) 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某一个函数。 (3)扁平化 (4)扁平化+映射 注:flatMap相当于先进行map操作,在进行flatten操作。 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的子元素映射到某个函数并返回新集合。 (5)分组(groupBy) 按照指定的规则对集合的元素进行分组。 (6)简化(归约) (7)折叠 2)实操

object TestLi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List[Int] = List(1, 2, 3, 4, 5, 6, 7, 8, 9)

val nestedList: List[List[Int]] = List(List(1, 2, 3), List(4, 5, 6), List(7, 8, 9))

val wordList: List[String] = List("hello world", "hello atguigu", "hello scala")

//(1)过滤

println(list.filter(x => x % 2 == 0))

//(2)转化/映射

println(list.map(x => x + 1))

//(3)扁平化

println(nestedList.flatten)

//(4)扁平化+映射 注:flatMap相当于先进行map操作,在进行flatten操作

println(wordList.flatMap(x => x.split(" ")))

//(5)分组

println(list.groupBy(x => x % 2))

}

}

3)Reduce方法 Reduce简化(归约) :通过指定的逻辑将集合中的数据进行聚合,从而减少数据,最终获取结果。 案例实操。

object TestReduc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 List(1,2,3,4)

// 将数据两两结合,实现运算规则

val i: Int = list.reduce( (x,y) => x-y )

println("i = " + i)

list.reduce((x, y) => x - y):这个表达式从左到右执行减法。它首先计算 1 - 2 得 -1,然后用 -1 减去 3 得 -4,最后用 -4 减去 4 得 -8。所以 i 的值是 -8。

// 从源码的角度,reduce底层调用的其实就是reduceLeft

//val i1 = list.reduceLeft((x,y) => x-y)

// ((4-3)-2-1) = -2

val i2 = list.reduceRight((x,y) => x-y)

println(i2)

list.reduceRight((x, y) => x - y):这个表达式从右到左执行减法。它首先计算 3 - 4 得 -1,然后用 2 减去 -1 得 3,最后用 1 减去 3 得 -2。所以 i2 的值是 -2。

}

}

4)Fold方法 Fold折叠:化简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添加初始值 (1)案例实操:fold基本使用

object TestFold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 List(1,2,3,4)

// fold方法使用了函数柯里化,存在两个参数列表

// 第一个参数列表为 : 零值(初始值)

// 第二个参数列表为: 简化规则

// fold底层其实为foldLeft

val i = list.foldLeft(1)((x,y)=>x-y)

list.foldLeft(1)((x, y) => x - y):这个表达式从左到右执行减法,并以 1 作为初始值。计算过程如下:

初始值 1,与列表第一个元素 1 相减,得 0

然后用 0 减去 2,得 -2

接着用 -2 减去 3,得 -5

最后用 -5 减去 4,得 -9

所以 i 的值是 -9。

val i1 = list.foldRight(10)((x,y)=>x-y)

list.foldRight(10)((x, y) => x - y):这个表达式从右到左执行减法,并以 10 作为初始值。计算过程如下:

初始值 10,与列表最后一个元素 4 相减,得 6

然后用 3 减去 6,得 -3

接着用 2 减去 -3,得 5

最后用 1 减去 5,得 -4

所以 i1 的值是 -4。

println(i)

println(i1)

}

}

7.7.5 WordCount案例

1)需求 单词计数:将集合中出现的相同的单词,进行计数,取计数排名前三的结果。 2)需求分析 3)案例实操

object TestWordCoun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单词计数:将集合中出现的相同的单词,进行计数,取计数排名前三的结果

val stringList = List("Hello Scala Hbase kafka", "Hello Scala Hbase", "Hello Scala", "Hello")

// (1)将每一个字符串转换成一个一个单词

val wordList: List[String] = stringList.flatMap(str=>str.split(" "))

//println(wordList)

// (2)将相同的单词放置在一起

val wordToWordsMap: Map[String, List[String]] = wordList.groupBy(word=>word)

//println(wordToWordsMap)

// (3)对相同的单词进行计数

// (word, list) => (word, count)

val wordToCountMap: Map[String, Int] = wordToWordsMap.map(tuple=>(tuple._1, tuple._2.size))

//(4)对计数完成后的结果进行排序(降序)

val sortList: List[(String, Int)] = wordToCountMap.toList.sortWith {

(left, right) => {

left._2 > right._2

}

}

// (5)对排序后的结果取前3名

val resultList: List[(String, Int)] = sortList.take(3)

println(resultList)

}

}

7.8 队列

1)说明 Scala也提供了队列(Queue)的数据结构,队列的特点就是先进先出。进队和出队的方法分别为enqueue和dequeue。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Queu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que = new mutable.Queue[String]()

que.enqueue("a", "b", "c")

println(que.dequeue())

println(que.dequeue())

println(que.dequeue())

}

}

第8章 模式匹配

Scala中的模式匹配类似于Java中的switch语法

int i = 10

switch (i) {

case 10 :

System.out.println("10");

break;

case 20 :

System.out.println("20");

break;

default :

System.out.println("other number");

break;

}

但是scala从语法中补充了更多的功能,所以更加强大。

8.1 基本语法

模式匹配语法中,采用match关键字声明,每个分支采用case关键字进行声明,当需要匹配时,会从第一个case分支开始,如果匹配成功,那么执行对应的逻辑代码,如果匹配不成功,继续执行下一个分支进行判断。如果所有case都不匹配,那么会执行case _分支,类似于Java中default语句。

object TestMatchCas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r a: Int = 10

var b: Int = 20

var operator: Char = 'd'

var result = operator match {

case '+' => a + b

case '-' => a - b

case '*' => a * b

case '/' => a / b

case _ => "illegal"

}

println(result)

}

}

1)说明 (1)如果所有case都不匹配,那么会执行case _ 分支,类似于Java中default语句,若此时没有case _ 分支,那么会抛出MatchError。 (2)每个case中,不需要使用break语句,自动中断case。 (3)match case语句可以匹配任何类型,而不只是字面量。 (4)=> 后面的代码块,直到下一个case语句之前的代码是作为一个整体执行,可以使用{}括起来,也可以不括。

8.2 模式匹配常见用法

8.2.1 匹配类型

1)说明 需要进行类型判断时,可以使用前文所学的isInstanceOf[T]和asInstanceOf[T],也可使用模式匹配实现同样的功能。 2)案例实操

object Test02_MatchValu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匹配类型

def func2(x:Any):String ={

x match {

case i:Int => "整数"

case c:Char => "字符"

case s:String => "字符串"

case _ => "其他"

}

}

println(func2(1515))

println(func2('\t'))

println(func2("1515"))

}

}

8.2.2 匹配元组

object TestMatchTuple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对一个元组集合进行遍历

for (tuple <- Array((0, 1), (1, 0), (1, 1), (1, 0, 2))) {

val result = tuple match {

case (0, _) => "0 ..." //是第一个元素是0的元组

case (y, 0) => "" + y + "0" // 匹配后一个元素是0的对偶元组

case (a, b) => "" + a + " " + b

case _ => "something else" //默认

}

println(result)

}

}

}

8.2.3 匹配对象及样例类

1)基本语法

object Test05_MatchObjec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zhangsan = new Person05("zhangsan", 18)

zhangsan match {

case Person05("zhangsan",18) => println("找到张三啦")

case _ => println("你不是zhangsan")

}

}

}

class Person05 (val name:String,var age:Int){

}

object Person05{

// 创建对象的方法

def apply(name: String, age: Int): Person05 = new Person05(name, age)

// 解析对象的方法

def unapply(arg: Person05): Option[(String, Int)] = {

// 如果解析的参数为null

if (arg == null ) None else Some((arg.name,arg.age))

}

}

小结 val user = Person05(“zhangsan”,11),该语句在执行时,实际调用的是Person05伴生对象中的apply方法,因此不用new关键字就能构造出相应的对象。 当将Person05 (“zhangsan”, 11)写在case后时[case User(“zhangsan”, 11) => “yes”],会默认调用unapply方法(对象提取器),user作为unapply方法的参数,unapply方法将user对象的name和age属性提取出来,与User(“zhangsan”, 11)中的属性值进行匹配 case中对象的unapply方法(提取器)返回Some,且所有属性均一致,才算匹配成功,属性不一致,或返回None,则匹配失败。 若只提取对象的一个属性,则提取器为unapply(obj:Obj):Option[T] 若提取对象的多个属性,则提取器为unapply(obj:Obj):Option[(T1,T2,T3…)] 若提取对象的可变个属性,则提取器为unapplySeq(obj:Obj):Option[Seq[T]] 2)样例类 (1)语法: case class Person05 (name: String, age: Int) (2)说明 样例类仍然是类,和普通类相比,只是其自动生成了伴生对象,并且伴生对象中自动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如apply、unapply、toString、equals、hashCode和copy。 样例类是为模式匹配而优化的类,因为其默认提供了unapply方法,因此,样例类可以直接使用模式匹配,而无需自己实现unapply方法。 构造器中的每一个参数都成为val,除非它被显式地声明为var(不建议这样做) (3)实操 上述匹配对象的案例使用样例类会节省大量代码

case class Person05(var name: String, age: Int)

8.3 偏函数中的模式匹配

偏函数也是函数的一种,通过偏函数我们可以方便的对输入参数做更精确的检查。例如该偏函数的输入类型为List[Int],而我们需要的是第一个元素是0的集合,这就是通过模式匹配实现的。 1) 偏函数定义

val second: PartialFunction[List[Int], Option[Int]] = {

case x :: y :: _ => Some(y)

}

注:该偏函数的功能是返回输入的List集合的第二个元素。 2)偏函数原理 上述代码会被scala编译器翻译成以下代码,与普通函数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用于参数检查的函数——isDefinedAt,其返回值类型为Boolean。

al second = new PartialFunction[List[Int], Option[Int]] {

//检查输入参数是否合格

override def isDefinedAt(list: List[Int]): Boolean = list match {

case x :: y :: _ => true

case _ => false

}

//执行函数逻辑

override def apply(list: List[Int]): Option[Int] = list match {

case x :: y :: _ => Some(y)

}

}

3)偏函数使用 偏函数不能像second(List(1,2,3))这样直接使用,因为这样会直接调用apply方法,而应该调用applyOrElse方法,如下 second.applyOrElse(List(1,2,3), (_: List[Int]) => None) applyOrElse方法的逻辑为 if (ifDefinedAt(list)) apply(list) else default。如果输入参数满足条件,即isDefinedAt返回true,则执行apply方法,否则执行defalut方法,default方法为参数不满足要求的处理逻辑。 3) 案例实操 (1)需求 将该List(1,2,3,4,5,6,“test”)中的Int类型的元素加一,并去掉字符串。 (2)实操

object Test06_PartitionFunc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将该List(1,2,3,4,5,6,"test")中的Int类型的元素加一,并去掉字符串。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test")

// 步骤一: 过滤掉字符串

val list1: List[Any] = list.filter((a: Any) => a match {

case s: String => false

case i: Int => true

})

// 步骤二: 对int值加一

val list2: List[Int] = list1.map((a: Any) => {

a match {

case i: Int => i + 1

}

})

println(list2)

val list3: List[Int] = list.collect({

case i: Int => i + 1

})

println(list3)

val value:PartialFunction[Any, Int] = {

case i: Int => i + 1

}

// 函数的定义 需要多写一个math关键字

// 偏函数将match关键字省略

val function: Any => Int = (a: Any) => a match {

case i: Int => i + 1

}

}

}

方法一: List(1,2,3,4,5,6,“test”).filter(.isInstanceOf[Int]).map(.asInstanceOf[Int] + 1).foreach(println) 方法二: List(1, 2, 3, 4, 5, 6, “test”).collect { case x: Int => x + 1 }.foreach(println)

8.4 下划线的使用总结

附加内容:下划线的使用总结。 (1)用于类中的var属性,使用默认值。 (2)用于高阶函数的第一种用法,表示函数自身。 (3)匿名函数化简,用下划线代替变量。 (4)用于导包下的所有内容。 (5)用于起别名时表示匿名。 (6)用于模式匹配表示任意数据。

object Test01_Extend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下滑线的使用总结

// (2)用于高阶函数的第一种用法,表示函数自身

def sayHi(name: String): Unit = {

println(s"hi $name")

}

val function: String => Unit = sayHi _

// (3)匿名函数化简,用下划线代替变量

val function1: (Int, Int) => Int = (a: Int, b: Int) => a + b

val function2: (Int, Int) => Int = _ + _

// (4)用于导包下的所有内容

import scala.util.control.Breaks._

// (5)用于起别名时表示匿名

import scala.util.control.{Breaks => _}

// Breaks

// (6)用于模式匹配表示任意数据

10 match {

case 10 => println(10)

case _ => println("其他数据")

}

}

}

class Person01 {

// (1)用于类中的var属性,使用默认值

var name: String = _

}

第9章 异常

语法处理上和Java类似,但是又不尽相同。

9.1 Java异常处理

public class Excep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int a = 10;

int b = 0;

int c = a / b;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 catch时,需要将范围小的写到前面

e.printStackTrac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

}

}

注意事项 (1)Java语言按照try—catch—finally的方式来处理异常 (2)不管有没有异常捕获,都会执行finally,因此通常可以在finally代码块中释放资源。 (3)可以有多个catch,分别捕获对应的异常,这时需要把范围小的异常类写在前面,把范围大的异常类写在后面,否则编译错误。

9.2 Scala异常处理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try {

var n= 10 / 0

}catch {

case ex: ArithmeticException=>{

// 发生算术异常

println("发生算术异常")

}

case ex: Exception=>{

// 对异常处理

println("发生了异常1")

println("发生了异常2")

}

}finally {

println("finally")

}

}

(1)我们将可疑代码封装在try块中。在try块之后使用了一个catch处理程序来捕获异常。如果发生任何异常,catch处理程序将处理它,程序将不会异常终止。 (2)Scala的异常的工作机制和Java一样,但是Scala没有“checked(编译期)”异常,即Scala没有编译异常这个概念,异常都是在运行的时候捕获处理。 (3)异常捕捉的机制与其他语言中一样,如果有异常发生,catch子句是按次序捕捉的。因此,在catch子句中,越具体的异常越要靠前,越普遍的异常越靠后,如果把越普遍的异常写在前,把具体的异常写在后,在Scala中也不会报错,但这样是非常不好的编程风格。 (4)finally子句用于执行不管是正常处理还是有异常发生时都需要执行的步骤,一般用于对象的清理工作,这点和Java一样。 (5)用throw关键字,抛出一个异常对象。所有异常都是Throwable的子类型。throw表达式是有类型的,就是Nothing,因为Nothing是所有类型的子类型,所以throw表达式可以用在需要类型的地方

def test():Nothing = {

throw new Exception("不对")

}

(6)Java提供了throws关键字来声明异常。可以使用方法定义声明异常。它向调用者函数提供了此方法可能引发此异常的信息。它有助于调用函数处理并将该代码包含在try-catch块中,以避免程序异常终止。在Scala中,可以使用throws注解来声明异常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f11()

}

@throws(classOf[NumberFormatException])

def f11()={

"abc".toInt

}

第10章 隐式转换

当编译器第一次编译失败的时候,会在当前的环境中查找能让代码编译通过的方法,用于将类型进行转换,实现二次编译,用于拓展类的方法。

10.1 隐式函数

1)说明 隐式转换可以在不需改任何代码的情况下,扩展某个类的功能。 2)案例实操 需求:通过隐式转化为Int类型增加方法。

object Test02_Im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隐式函数

// 将当前作用域下所有传入参数的类型 隐式转换为 返回值类型

implicit def changeInt(self: Int) = {

new MyRichInt(self)

}

val i: Int = 10

// 比较自身和传入参数的大小 返回较大的值

val value: Int = i.myMax(20)

println(value)

val i1: Int = i << 2

println(i1)

}

// 隐式转换的目标

class MyRichInt(val self: Int) {

def myMax(i: Int): Int = {

if (i > self) i else self

}

// 如果隐式转换和自身的方法冲突 会使用它自身的 因为不会编译失败

def <<(x: Int): Int = {

0

}

}

}

相关阅读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