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分为七层

1.应用层:抽象语言----编码

2.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3.会话层:提供会话号,同软件不同进程的程序在同时接收发消息时,他们会拥有相同的IP地址MAC地址,此时,就需要会话层分别给予不同的会话号去区分。

4.传输层:TCP/UDP  1.分段(受到MTU限制)2.端口号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字节

(1)分段:当数据包过大时,连续发送可能会使数据在传输途中插入别的数据造成损坏,所以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从而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

(2)端口号:使用电脑可能会同时访问多个服务器,这多个服务器在进行回复的时候,回复目标都是相同IP/MAC,为了不分配错误,所以在该程序启动时,电脑会在1024-65535随机分配端口号给这个程序,在服务器回包时也会带着这个端口号,这样电脑就能做出正确的数据分配。

分为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5.网络层:IP 互联网协议  

6.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7.物理层:物理硬件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对数据的运输 到达 对端做出工作

SYN:发起一次连接,并告知自身状态  ACK:标识确认

特殊情况:RST重连   TCP 严重错误并重连  FIN 断开  PSH 紧急加收  URG紧急指针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    (基于连接,可以类比成打电话)    

在完成了传输层的基本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有三个关键步骤:三次握手,传输确认,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可以理解为:

A:是B吗?我要跟你通信,听得到我说话吗? B:可以通信,你听得到我说话吗? A:我也听得到。

四次挥手:

可以理解为:

A:是B吗?我要跟你通信,听得到我说话吗? B:可以通信。

B:你听得到我说话吗? A:我也听得到。

可靠传输包括:确认  排序  重传   流控(滑动窗口)

流控主要用于高性能pc对低性能pc传送的安全调控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可以类比为写信)

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分段 端口号

数据包之间并没有状态上的联系,因此性能损坏少,资源占用少,但是稳定性弱

TCP协议用于对网络通信质量要求较高的地方,如传输文件,发送邮件,浏览网络等。

UDP协议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少量丢包没有太大要求的地方,如域名查询,语音通话,视屏直播等。

各种协议的协议使用以及端口号:

HTTP  tcp  80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  TCP  443  (HTTP+SSL(TLC)) 安全传输协议

FTP  tcp  20/21  文件传输协议

TFTP  udp 69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  23  远程登录标准协议  

SSH  tcp  22  安全外壳

DNS  UDP/TCP  53   域名解析协议

DHCP  UDP  67/6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不同层封装的数据单元标识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TTL:生存周期

最大255  推荐64   常见128

参考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