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打算实施MES系统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企业投资回报。

企业实施MES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

首先,实施MES管理系统是否可以使企业现有生产流程更加规范有效,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流程的改善与优化,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生产的核心业务问题。信息系统毕竟只是生产组织的辅助工具,信息系统建设的一切出发点必须围绕生产本身进行,应该聚焦于生产流程的规范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跟风或面子工程。

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企业上了信息系统之后,原本井井有条的生产活动变得混乱,原本十个人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二十个人来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最终导致系统被弃之不用。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系统实施不力,领导重视不够等等,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生产流程没有得到改善,生产效率也没有提高。

因此,在企业决定是否需要MES系统时,其实施的必要性必须进行认真考虑,并且在实施以及系统应用过程中也应该仅仅围绕规范生产,提升效率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MES系统才有可能最终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实施MES管理系统能否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创新并带来增值。进行科学的事先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MES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带来收益。例如:

1. 系统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避免质量事故,为企业消除浪费;

2. 系统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作业,从而可以减少工作岗位的配置,为公司节约人力成本;

3. 通过系统可以对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改善措施。

 

在确认了企业确有必要实施MES系统之后,还应当考虑企业当前的环境实施MES是否可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实施MES的可行性:

第一,企业高层领导的态度。MES涉及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变更,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特别是存在部门局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企业高层领导的协调与支持对于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第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考虑。我们已经提到,MES处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中间环节,是沟通企业级管理系统与车间控制系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进行MES建设之前应当考虑相关的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为MES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企业生产计划、物料主数据、BOM等是否有专门的系统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数据、质量数据等能否通过现有系统自动采集?等等。此外,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如企业局域网、现场总线网络等)也可能会对MES的建设产生影响。

第三,企业预算的考虑。MES应用涉及企业生产管理的多个方面,如果要一次把所有的模块都上全,则势必需要很高的预算支持,因此,必须考虑企业是否能够承受相关费用。假如企业预算有限,那么不妨考虑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先统一规划好,然后重点实现用户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待以后条件成熟后逐步完善。

第四,人员考虑。MES的运行与维护需要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包括一线操作工、业务用户和系统维护人员等。特别是MES投入日常使用后,需要进行诸如故障排除、数据备份等相关维护工作,企业应该考虑自身是否具有相关的维护人员,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等,否则系统投入运行后一旦出现问题将很难解决,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好文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