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认真的读着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撰写的《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一书,收获颇多,下面针对书中的【辞职的最佳时间】一章,分享一下读书笔记。

辞职的动机

原文:

如果你留下来是为了领份薪水或得到你想要的头衔,但在办公桌前的每一个小时都如坐针毡,那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你留下来的那些目的,都不值得让你痛苦地从事一份折磨自己的工作。

也即是你不要为了钱去做一份让你痛苦的事情。因为一旦痛苦,就会开始身心俱疲,你会开始找周围的人,包括你的家人,去抱怨,结果就是,你累周围的的人也跟着累。进一步的影响就是,生活、健康和快乐会逐渐离你而去。一句话就是:不值得。

我是比较推崇七牛云的创始人许式伟说的一句话:工作就是生活。

一天24小时,而工作的时间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不开心,几乎等于生活质量下降了。 当然你自己还是要找到痛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然后在当前公司里尽全力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那才开始考虑辞职的事情,这块,作者在文章里也做了阐述:

你已经想尽了办法。你仍然对使命充满热情,但公司却让你非常失望。你已经和经理、其他团队、人力资源和高级领导都进行了交流。你已经尽力理解前进的各种阻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选项。但是,你的项目仍然毫无进展,你的领导非常无能,公司正在分崩离析。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离开当下的岗位。但你应该坚持自己的使命,并找到另一个有着类似目标的团队。

当你尝试去解决问题后,也不要期望立刻有结果,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关于这点作者的建议如下:

要记住,即使领导承认你是对的,并承诺会做出重大转变,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还可能永远不会改变,但这值得一试。每当事情变得艰难就辞职不干,这不仅会让你的简历不太好看,还会让你丧失做出引以为傲的成绩的机会。毕竟好事多磨,大好事则需要更多磨炼。如果你总是从一个项目转到另一个项目,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你将永远无法积累开始和完成有意义的工作的重要经验。工作是不可互换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件天气变热时就可以脱掉的毛衣。有太多人在需要他们全身心投入、为了把事情做成而啃硬骨头的时候却选择跳槽。当查看他们的简历时,你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猫腻。

同时也提出了好事多磨的观点,能克服了,也就有真正的成长了,不要轻言放弃。

文章里还有一段小插曲,讲的是作者的团队按时按质推出了ipod后,获得的巨大的成功,但是他以及他的团队并没有及时的得到激励,作者尽全力用了各种方式去沟通,最终还是没有结果,他想离职了。最后乔布斯得知了这件事后,直接来了一句:

你哪儿也不能去,我们会给你想要的。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哈。

当你有辞职的想法后,你应该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也做了一些描述。一个是立刻去更新简历,看看有无对的人主动来找你。另外一个是要注重社交,多认识一些人,多去沟通。也即是,使用人脉去找工作,是比较好的方式。

至于选择什么公司,作者是建议尽量是同一个行业的。

我对个人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并且靠着这份激情先后供职于5家公司。直到最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变得有利可图,但我之所以干这个,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会不断在这个领域寻找新的机会。每一份工作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以崭新的视野去研究同一个问题,而最终我找到了一个丰富的360度视角,并得以借此应对挑战,寻找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思想上的收获比公司发给我的薪水珍贵得多。

工作可以换,但是行业不要断,每份工作,都是同一个行业的经验累积,要能将优势慢慢叠加起来,这样你会越来越吃香。另外这样做也能降低年龄越大工作越难找的求职风险。

而在同一个行业里选择公司时,是要认真判断一下是否合适自己。比如说资本、行业、公司、岗位、团队等,多维度综合判断一下。没做充分的研究,就匆忙的跳槽,不是明智之举。

做好交接工作

当你找到下家后,千万不要立刻就放下手头的工作,而应该是努力的去做好交接工作。正如作者提到的:

你不要直接走进领导的办公室,把你的辞职信扔在他的桌子上,然后放下一切,一走了之。即使你讨厌你的工作,也不要把它弄得不可收拾。完成你能完成的部分,整理你不能完成的部分,并尽量将其移交给你的继任者。别人记不得你来时的样子,但他们会记得你离开时的表现。

好聚好散,离职的时候,最见人品了。好好的交接,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另外背调的时候,也不能因为离职交接做的不好,被原公司吐槽吧,这样对你极其不利。 ​

好文推荐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