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it wait(1);

await next();

await wait(1);

arr.push(6);

});

stack.push(async (context, next) => {

arr.push(2);

await wait(1);

await next();

await wait(1);

arr.push(5);

});

stack.push(async (context, next) => {

arr.push(3);

await wait(1);

await next();

await wait(1);

arr.push(4);

});

await compose(stack)({});

对于以上的代码,我们希望执行完 compose(stack)({}) 语句之后,数组 arr 的值为 [1, 2, 3, 4, 5, 6]。这里我们先不关心 compose 函数是如何实现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要求数组 arr 输出期望的结果,上述 3 个中间件的执行流程:

1.开始执行第  1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1,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接下去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1 项为 2,我们需要在调用 next 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第 2 个中间件。

2.开始执行第 2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2,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继续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2 项为 3,我们也需要在调用 next 函数之后,开始执行第 3 个中间件。

3.开始执行第 3 个中间件,往 arr 数组压入 3,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继续等待 1 毫秒。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3 项为 4,我们要求在调用第 3 个中间的 next 函数之后,要能够继续往下执行。

4.当第 3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因此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4 项为 5,我们就需要在第 3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返回第 2 个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语句开始执行。

5.当第 2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 5]。同样,为了保证 arr 数组的第 5 项为 6,我们就需要在第 2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返回第 1 个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语句开始执行。

6.当第 1 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此时 arr 数组的值为 [1, 2, 3, 4, 5, 6]。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上述的执行流程,我们可以把每个中间件当做 1 个大任务,然后在以 next 函数为分界点,在把每个大任务拆解为 3 个 beforeNext、next 和 afterNext 3 个小任务。

在上图中,我们从中间件一的 beforeNext 任务开始执行,然后按照紫色箭头的执行步骤完成中间件的任务调度。在 77.9K 的 Axios 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篇文章中,阿宝哥从 任务注册、任务编排和任务调度 3 个方面去分析 Axios 拦截器的实现。同样,阿宝哥将从上述 3 个方面来分析 Koa 中间件机制。

1.1 任务注册

在 Koa 中,我们创建 Koa 应用程序对象之后,就可以通过调用该对象的 use 方法来注册中间件: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start = Date.now();

await next();

const ms = Date.now() - start;

console.log(${ctx.method} ${ctx.url} - ${ms}ms);

});

其实 use 方法的实现很简单,在 lib/application.js 文件中,我们找到了它的定义:

// lib/application.js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constructor(options) {

super();

// 省略部分代码

this.middleware = [];

}

use(fn) {

if (typeof fn !== ‘function’)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 省略部分代码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

由以上代码可知,在 use 方法内部会对 fn 参数进行类型校验,当校验通过时,会把 fn 指向的中间件保存到 middleware 数组中,同时还会返回 this 对象,从而支持链式调用。

1.2 任务编排

在 77.9K 的 Axios 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篇文章中,阿宝哥参考 Axios 拦截器的设计模型,抽出以下通用的任务处理模型:

在该通用模型中,阿宝哥是通过把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分别放到 CoreWork 核心任务的前后来完成任务编排。而对于 Koa 的中间件机制来说,它是通过把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分别放到 await next() 语句的前后来完成任务编排。

// 统计请求处理时长的中间件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start = Date.now();

await next();

const ms = Date.now() - start;

console.log(${ctx.method} ${ctx.url} - ${ms}ms);

});

1.3 任务调度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使用 app.use 方法注册的中间件会被保存到内部的 middleware 数组中。要完成任务调度,我们就需要不断地从 middleware 数组中取出中间件来执行。中间件的调度算法被封装到 koa-compose 包下的 compose 函数中,该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

* Compose middleware returning

* a fully valid middleware comprised

* of all those which are passed.

* @param {Array} middleware

* @return {Function}

* @api public

*/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 {

// 省略部分代码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 last called middleware #

let index = -1;

return dispatch(0);

function dispatch(i) {

if (i <= index)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next() called multiple times”));

index = i;

let fn = middleware[i];

if (i === middleware.length) fn = next;

if (!fn) return Promise.resolve();

try {

return Promise.resolve(fn(context, dispatch.bind(null, i + 1)));

} catch (er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

};

}

compose 函数接收一个参数,该参数的类型是数组,调用该函数之后会返回一个新的函数。接下来我们将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来分析一下 await compose(stack)({}); 语句的执行过程。

1.3.1 dispatch(0)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一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其实就是继续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1。

1.3.2 dispatch(1)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二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仍然是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2。

1.3.3 dispatch(2)

由上图可知,当在第三个中间件内部调用 next 函数,仍然是调用 dispatch 函数,此时参数 i 的值为 3。

1.3.4 dispatch(3)

由上图可知,当 middleware 数组中的中间件都开始执行之后,如果调度时未显式地设置 next 参数的值,则会开始返回 next 函数之后的语句继续往下执行。当第三个中间件执行完成后,就会返回第二中间件 next 函数之后的语句继续往下执行,直到所有中间件中定义的语句都执行完成。

分析完 compose 函数的实现代码,我们来看一下 Koa 内部如何利用 compose 函数来处理已注册的中间件。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响应

app.use(ctx => {

ctx.body = ‘大家好,我是阿宝哥’;

});

app.listen(3000);

利用以上的代码,我就可以快速启动一个服务器。其中 use 方法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分析 listen 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如下所示:

// lib/application.js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listen(…args) {

debug(‘listen’);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

很明显在 listen 方法内部,会先通过调用 Node.js 内置 HTTP 模块的 createServer 方法来创建服务器,然后开始监听指定的端口,即开始等待客户端的连接。

另外,在调用 http.createServer 方法创建 HTTP 服务器时,我们传入的参数是 this.callback(),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 lib/application.js

const compose = require(‘koa-compose’);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if (!this.listenerCount(‘error’)) this.on(‘error’, this.onerror);

const handleRequest = (req, res) => {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前端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Web前端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前端)

最后

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HTML的面试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戳这里免费领取,先到先得哦。

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XcTUOuqx-1712377987121)]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前端)

最后

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HTML的面试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戳这里免费领取,先到先得哦。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sKw84cAN-1712377987121)]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XZbzkXTb-1712377987122)]

参考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