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协议传输与UDP协议传输比较

1、TCP协议是面向链接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协议;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指的是协议,本质区别在于:对于无连接协议来说,每个分组的处理都独立于其他的分组。 而对于面向连接的协议,协议实现维护了当前分组与后继分组有关的状态信息。无连接就是指udp,分组称为数据报(datagram),每个分组都独立寻址,udp会尽最大努力发送数据报, 但是不保证数据报不丢失,不延迟,不错序。

2、TCP协议传输是可靠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UDP协议传输“尽力而为”;

3、TCP可以实现流控,UDP不行; 简单来说就是让数据传输端传输的速率不要太快,让数据接收端来得及接收,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的在TCP连接上实现对数据传输端的流量控制。

4、TCP可以进行数据分段,UDP不行; TCP分段仅发生在发送端,这是因为在传输过程中,TCP分段是先被封装成IP数据报,再封装在以太网帧中被链路所传输的,并且在端到端路径上通常不会有工作在三层以上,即传输层的设备,故TCP分段不会发生在传输路径中间的某个设备中,在发送端TCP传输层分段后,在接收端TCP传输层重组。 IP分片不仅会发生在在使用UDP、ICMP等没有分段功能的传输层协议的数据发送方,更还会发生在传输途中,甚至有可能都会发生,这是因为原本的大数据报被分片后很可能会经过不同MTU大小的链路,一旦链路MTU大于当前IP分片大小,则需要在当前转发设备 (如路由器)中再次分片,但是各个分片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会在其网络层重组,而不是像其他网络协议,在下一跳就要进行重组。

5、TCP消耗资源较大,传输速度较慢;UDP消耗资源较小,传输速度快; 滑动窗口机制是TCP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该机制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待确认前连续发送多个分组,而不必每发送一个分组就停下来等待确认,从而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提高应用的吞吐量。 已发送并且已经确认的包。已发送但是没有确认的包。 未发送但是可以发送的包。 不允许被发送的包。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就是由接收方通告窗口的大小,这个窗口称为提出窗口,也就是 接收方窗口。接收方提出的窗口则是被接收缓冲区所影响的,如果数据没有被用户进程使用那么接收方通告的窗口就会相应得到减小, 发送窗口 取决于接收方窗口的大小。

6、TCP传输可靠性–--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网络层数据包文件头部模型

7、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的转发,这个TTL值将减1,当这个TTL值为0时,则路由器将不再转发这个数据包,而是直接丢弃。协议---指上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eg. 6 -- TCP;17 --- UDP ; 1 ---ICMP

8、MTU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 用来通知对方所能接受数据服务单元的最大尺寸,说明发送方能够接受的有效载荷大小。是包或帧的最大长度,一般以字节记。如果MTU过大,在碰到路由器时会被拒绝转发,因为它不能处理过大的包。如果太小,因为协议一定要在包(或帧)上加上包头,那实际传送的数据量就会过小,这样也划不来。大部分操作系统会提供给用户一个默认值,该值一般对用户是比较合适的。

9、MSS(Maximum Segment Size) ---最大段长度 TCP分段时应保证数据部分内容小于最大段长度,理论值为1460字节。----这个值需要进行协商,再三次握手中的SYN包中进行协商。如果双方携带的MSS值不一样,则将按小的执行

GE(Gigabit Ethernet) --- 1000Mbps/1Gbps 千兆以太网允许通过光纤布线和铜缆双绞线布线以 1 Gbps(或 1000 Mbps)传输数据。千兆以太网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竞争,作为高速网络骨干的替代方案。而普通的Ethernet仅有100Mbps的传输速率。

二、华为Ensp入门

1、VRP (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

即通用路由平台,是华为在通信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结晶,是华为所有基于IP/ATM构架的数据通信产品操作系统平台。运行VRP操作系统的华为产品包括路由器、局域网交换机、ATM交换机、拨号访问服务器、IP电话网关、电信级综合业务接入平台、智能业务选择网关,以及专用硬件防火墙等。核心交换平台基于IP或ATM。

2、Ensp入门操作流程

(1)<> ---用户视图---只能做查看操作,但是不能做配置操作

(2)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接口IP配置情况的摘要信息

Physical ---物理层面具备通信条件

Protocol ---协议层面具备通信条件---只有接口双UP,则接口才具备通信条件。

(3)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4)Ctrl+Z:不论身处那一层,按下此命令直接退回到用户试图

(5)[ ] ---在系统视图下,可以进行全局类的配置

(6)[Huawei]sysname R1 ---修改路由器名称

(7)[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进入接口视图

结果:[R1-GigabitEthernet0/0/0]

(8)配置及删除单个接口IP地址

[R1-GigabitEthernetO/0/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

[R1-GigabitEthernet0/0/0]undo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删除IP地址

(9)[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退回到上一个视图

(10)[R1-GigabitEthernetO/0/1]display this ----查看当前视图的配置情况

(11)[R1]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查看当前设备所有的配置信息---查看缓存的配置信息----掉电丢失(当设备断电后,未保存的数据将直接丢失,下次进入系统将还原到闪存内原先的系统数据)

(12)save ----仅在用户视图下执行此命令,将缓存的配置的数据信息写入到机器闪存中。

(13)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查看闪存中的配置信息

(14)TAB --- 可以补全命令,将所有满足已拼写的前缀命令字符顺序展示

(15)?---可以展示后续可以跟的参数

(16)访问服务器的途径

通过IP地址访问

通过域名来进行访问

通过应用程序来访问

3、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c/s架构(clinet/server)---传输层UDP,DHCP客户端使用68,DHC服务器使用67

(1)计算机首次获取IP地址流程

DHCP客户端--- DHCP服务器--- DHCP -Discover ---广播形式

DHCP服务器--- DHCP客户端--- DHCP -OFFER---单播/广播形式---会携带一个可用的IP地址,并暂时为客户端预留

DHCP客户端--- DHCP服务器--- DHCP -REQUEST---请求OFFER中的IP地址---广播形式----1,告诉请求IP的服务器需要对方的IP地址;2,告诉其他没有选择IP的服务器,已经获得了IP地址----请求的是第一个获取的offer包中携带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 DHCP客户端---- DHCP -ACK ---单播/广播形式

(2)再次获取IP地址

DHCP客户端--- DHCP服务器--- DHCP -REQUEST ---请求OFFER中的IP地址---广播包----1,告诉请求IP的服务器需要对方的IP地址;2,告诉其他没有选择lP的服务器,已经获得了IP地址----请求的是第一个获取的offer包中携带的IP地址。

DHCP服务器--- DHCP客户端---- DHCP - ACK/DHCP - nak---单播/广播

(3)DHCP - release ---客户端主动释放IP地址(IP地址默认租期--- 24H)

T1---租期的50%--- 12H --- DHCP - REQUEST --- 单播

T2---租期的87.5% --- 21H --- DHCP - REQUEST ---广播

(4)DHCP服务配置

[r1]dhcp enable ---开启DHCP服务

[r1]ip pool aa ---创建名称为aa的地址池

结果:[r1-ip-pool-aa]

[r1-ip-pool-aa]network 192.168.1.0 mask 24 ---放入IP地址及掩码

[r1-ip-pool-aa]gateway-list 192.168.1.1 ---配置网关信息

[r1-ip-pool-aa]dns-list 114.114.114.1148.8.8.8 ---配置DNS信息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r1-GigabitEthernet0/0/0]dhcp select global ---在接口配置选择全局

(5)设备管理

带外管理

通过console线管理设备或者通过miniUSB接口管理设备

带内管理

通过Telnet协议来进行管理,通过web管理设备和通过SNMP协议进行管理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在终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连接到服务器。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服务器。要开始一个telnet会话,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服务器。Telnet是常用的远程控制Web服务器的方法。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 网络设备种类多种多样,不同设备厂商提供的管理接口(如命令行接口)各不相同,这使得网络管理变得愈发复杂。. 为解决这一问题,SNMP应运而生。. SNMP作为广泛应用于TCP/IP网络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从而实现了不同种类和厂商的网络设备之间的统一管理。. SNMP协议分为三个版本:SNMPv1、SNMPv2c和SNMPv3。. SNMPv1是SNMP协议的最初版本,提供最小限度的网络管理功能。. SNMPv1基于团体名认证,安全性较差,且返回报文的错误码也较少。. SNMPv2c也采用团体名认证。

4、设备telnet协议控制

(1)c/s ----被登录设备充当的是TELNET服务器的角色,登录设备telnet客户端

条件:登录设备和被登录设备之间网络必须可达且被登录设备必须开启telnet服务功能

(2)配置过程

1)进入AAA --- 一个专门存储和管理用户名和密码的平台[r1]aaa

结果:[r1-aaa]

2)创建用户名和密码

[r1-aaa]local-user 1(用户名)privilege level(权限等级)15 password cipher(密码在本地以密文的形式存储)123456

3)定义用户的服务类型

[r1-aaa]local-user 1 service-type telnet

4)开启虚拟的登录接口[r1]user-interface vty 0 4[r1-ui-vty0-4]

5)配置认证模式

[r1-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设置控制设备终端数为0-4人)

6)在控制终端命令行输入telnet+IP地址后,输入在被控制端提前设置好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进行telnet控制访问及设备配置。

参考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