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S云服务器重启了系统,准备重启Nginx, 执行命令:

cd /usr/local/nginx/sbin/

./nginx -s reload

结果启动失败,报出了错误:nginx: [error] open()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failed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首先看这个错误提示是 nginx.pid 文件缺失导致的错误,搜了一下网上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是新建一个nginx.pid文件;

方案二:

第一步先Kill nginx;

第二步是执行启动命令,通过参数 -c 指定nginx 配置文件的路径(经测试,这里不指定配置文件也是可以的);

第三步再检验重新启动命令是否报错。

[root@iZ2ze4ef9xk9hkxafq58d9Z ~]# pkill -9 nginx

[root@iZ2ze4ef9xk9hkxafq58d9Z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root@iZ2ze4ef9xk9hkxafq58d9Z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虽然两个方案都能解决问题,但有些浮于表面,为什么之前的好好的文件会缺失不见了呢?

经过测试,在控制台执行命令:'/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stop' 或者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quit' 成功退出nginx后,'/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文件就会自动被清理掉。然后继续执行重启命令:/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就会报找不到pid文件的错误: [error] open()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failed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现在接着执行正常的启动命令:/usr/local/nginx/sbin/nginx 后,又发现一个新的PID文件被创建了,所以此时再次执行nginx -s reload就不会提示错误了。根据上面的测试,现在可以推断,在重启系统的过程中,nginx退出同时也清理了pid文件,所以在系统重启完成后,直接执行nginx reload命令就会因为找不到pid文件报错了。

报错背后的原因找到了。但是PID文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个文件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用户同时启动多个nginx(其他PID文件也是相同的道理)。那nginx在启动时怎么知道已经有正在运行的Nginx了呢?每一个Nginx都是一个进程,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id号,叫做pid。进程无法检测其他进程的,那么在启动nginx时也就不知道当前有没有nginx服务。为了能进行沟通,必须要有一个东西来传递信息,这个东西就是pid文件,里面保存的是进程的id值。

当Nginx启动时,会先检测有没有nginx.pid文件,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并把自身的pid写进去。如果检测到已经有了nginx.pid文件,但是nginx检测到并没有哪个进程的id和该文件中id值相同,那么pid指向的进程不存在,nginx会正常启动,并把本次启动的pid写入nginx.pid文件中,反之,如果检测到有nginx.pid文件,同时该pid指向的进程存在,则说明nginx服务已经存在,那么本次启动nginx服务会报错。

最后附上 nginx 启动和退出的命令:

//查看nginx是否已经启动

ps ajx|grep nginx

//启动

/usr/local/nginx/sbin/nginx

//重启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退出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quit

//退出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stop

quit 与 stop 两种退出方式的区别:

Quit is a graceful shutdown. Nginx finishes serving the open connections before shutdown

Quit 是一个优雅的关闭方式,Nginx在退出前完成已经接受的连接请求。

Stop is a quick shutdown where is terminates in between serving the connection

Stop 是快速关闭,不管有没有正在处理的请求。

推荐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