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增的选择器

1.1属性选择器:可以根据元素特定属性来选择元素

(1)利用属性选择器可以不用借助于类或者id选择器,注意是中括号[ ].

(2重点)属性选择器还可以选择属性=值的某些元素

input[type=text]

(3)属性选择器还可以选择属性值开头的某些元素。开头符号^=

input[class^=icon]

(4)属性选择器还可以选择属性值结尾的某些元素。结尾符号$=

注意:类选择器,属性选择器,伪类选择器的权重都是10。

1.3结构伪类选择器

主要是根据文档结构来选择器元素,常用于选择父级选择器里面的子元素

注意:(1)如果是无序列表,用nth-shild更多。(2)类选择器,属性选择器,为类选择器权重为10.(3)要记住常用的公式

1.3.1E:first-child(匹配父元素中的第一个子元素E)E:last-child(匹配父元素中最后一个E元素)

E:nth-child(n)(匹配父元素里的第n个元素)

nth-child(n)中n的用处

(1)n可以是数字,关键字和公式(2)n如果是数字,就是选择第n个子元素,里面数字从1开始(3)n可以是关键字:even偶数,odd奇数。

(4)n可以是公式:

常见的公式如下(1)如果n是公式,则从0开始计算,但是第0个或者超出了元素的个数会被忽略

                         (2)2n代表偶数。(3)2n+1代表奇数 (4)5n代表是5的倍数

                           (5)n+5从第五个开始(包含第五个) (6)-n+5前五个,包含第五个

1.3.2

first-of-type(第一个)last-of-type(第二个)nth-of-type(n)选择第几个

nth-child与nth-of-type的区别:

nth-child执行时对父元素里面所有孩子进行排序(序号是固定的),先找到第n个孩子,然后看看是否和E(属性选择器)。

nth-of-type执行时先看属性选择器,之后看nth-of-type。

1.4伪元素选择器

可以利用CSS创建新标签,而不需要HTML标签,从而简化HTML

例:   ::before (在元素的前面插入内容)         ::after(在元素的后面插入内容)

        注意:(1)before和after创建一个元素,但是是属于行内元素(2)新创建的这个元素在文档树中是找不到的,所以称为伪元素(3)语法:element::before()  (4)before和after必须有content属性 (5)before在父元素内容的前面创建元素,after在父元素后面插入元素

伪元素选择器

通过伪元素选择器添加一个盒子,清除浮动:

代码一:

.clearfix: after{

 content: "";

display:block;(插入的元素必须是块级)

height: 0;(不要看见这个元素)

clear:both;(核心代码清除浮动)

visibility: hidden;(不要看见这个元素) }

代码二:

.clearfix: before,.clearfix:after{

content:"";

display: table;(转换为块级元素并且在一行显示)

}

.clearfix:after{

clear: both;

}

1.4CSS3盒子模型

CSS3可以通过box-sizing来制定盒子模型,有两个值,即可以指定为content-box、border-box,这样我们计算盒子大小的方式就发上了改变。

(1)box-sizing;content-box盒子大小为width+padding+border(以前默认的)

(2)box-sizing:border-box盒子大小为width(前提是padding和border不会超过width宽度)

1.5CSS3的其它特性(了解)

1.CSS3滤镜filter

filter:函数()   filter:blur(5px)  blur模糊处理 数值越大越模糊

2.CSS   calc函数

calc()此CSS函数让你在声明CSS属性值时执行一些计算

width: calc(100%-80px);可以通过+,—,*,/来算

1.6CSS3属性过渡

过渡动画:可以从一个状态过渡到领一个状态

transition:要过渡的属性  花费时间 运动曲线 何时开始 (谁做过渡给谁加)

(1)运动曲线:默认是ease(可以省略)

(2)何时开始: 单位是 秒,可以设置延迟出发时间 默认是0s

(3)过度的属性: 如果想让所有的属性都变化,给一个(all)即可

精彩内容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