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根据wine数据集处理的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聚类算法分别建聚类模型;然后,通过定量指标评价所构建的模型的优劣。

二、实验内容  

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是两份和葡萄酒有关的数据集。

wine数据集包含3种同起源的葡萄酒的记录,共178条。其中,每个特征对应葡萄酒的每种化学成分,并且都属于连续型数据。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推断葡萄酒的起源。

wine_quality数据集共有1599个观察值,11个输入特征和一个标签。其中,不同类的观察值数量不等,所有特征为连续型数据。通过酒的各类化学成分,预测该葡萄酒的评分。

(1) 使用pandas库分别读取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将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的数据和标签拆分开;将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标准化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对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进行PCA降维。

(2) 根据(1)的wine数据集处理的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聚类算法分别构建聚类模型;然后,通过定量指标评价所构建的模型的优劣。

(3) 根据(1)的wine数据集处理的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分类算法分别构建分类模型;然后,通过定量指标评价所构建的模型的优劣。

(4) 根据(1)的wine_quality数据集处理的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回归算法分别构建回归模型;然后,通过定量指标评价所构建的模型的优劣。

三、实验步骤 (包含算法简介)

K-means

K-Means算法的简介:

KMeans算法既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聚类方法。

它的主要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对数据集当中的点,随机设置K个特征空间内的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点。然后对于其它的每个点,分别计算到它们到K个中心的距离(即:每个点都要经过k次计算),每个点经过k次计算之后,在这k个计算结果当中选择最近的一个聚类中心点作为标记类别。接着对着标记的聚类中心之后,重新计算出每个聚类的新中心点(平均值),并且与旧的中心点作比较,如果计算得出的新中心点与原中心点一样,那么结束,否则重新进行第二步过程。

注:在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时候,这个距离可以是欧氏距离,可以是曼哈顿距离,也可以是余弦距离。

算法流程图如下:

 

KMeans算法的主要优缺点有:

优点:

算法易于理解

缺点:

需要用户提前输入k值;

聚类结果对初始类簇中心的选取较为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只能发现球型类簇;

实验主要过程:

(1)数据集处理:

1.使用pandas库分别读取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

 

2.将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的数据和标签拆分:

通过打印读取出来的数据集,发现wine数据集的标签为Class,而wine_quality数据集的标签为quality,所以可以进行拆分得到数据和标签。

 

3.将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这里用到了sklearn.model_selection模板里面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它的返回结果根据它传入的数据的组数,如果传入两组数据,那么就返回四组数据,传入一组数据,那么就返回两组数据。

4.标准化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

先生成标准化模型,然后对wine数据集的训练集进行标准化,再用训练集训练的模型对测试集标准化,wine_quality数据集的操作也是如此。

5.对wine数据集和wine_quality数据集进行PCA降维,直接降到二维:

先生成降维模型,该模型的n_components等于2,然后对步骤四中生成的标准化的wine训练集进行PCA降维,再用训练集降维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降维,对wine_quality数据集的操作也是如此。

聚类过程:1.根据上面数据处理的结果,先构建聚类数目为3的K-Means模型,这时候选取的数据集为经过PCA降维之后的二维wine训练集:wine_trainPca,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聚类数目为3类时,散点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颜色的点。

2.对比真实标签和聚类标签求取FMI,并且在聚类数目为2到10类时,根据所求得FMI确定最优聚类数目。

​​​​​​​

 

每一个聚类数目下的FMI如图:

 

经过FMI计算发现,当聚类数目为3类时,它的FMI最大,此时为最优聚类数目。

3.根据模型的轮廓系数,绘制轮廓系数折线图,确定最优聚类数目:

根据样本输入进来的wine_trainPca数据集和这个数据集在每一个聚类数目下的标签,求取出样本在每一个聚类数目下的平均轮廓系数。

 

当聚类数目在2至10之间的时候,样本的平均轮廓系数的折线图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降维之后的数据集在聚类数目为3的时候,畸变程度最大,聚类效果最好。

4.求取 Calinski-Harabasz指数,确定最优聚类数:

​​​​​​​​​​​​​​

 

根据求取的Calinski-Harabasz指数,在这里聚3类和聚7类的效果都比较好,但是考虑到它是不需要真实值的,所有用它来评估最优聚类数目有点不可靠。

5.构建的模型的整体评估,确定最终的最优聚类数目:

通过分析FMI评价分值,可以看出wine数据集分为3类的时候其FMI值最高,故聚类为3类的时候wine数据集K-Means聚类效果最好

通过分析轮廓系数折线图,可以看出在wine数据集在分为3类的时候,其平均畸变程度最大,故亦可知聚类为3类的时候效果最佳

通过分析Calinski-Harabasz指数,我们发现其数值大体随着聚类的种类的增加而变多,最大值出现在聚类为7类的时候,考虑到Calinski-Harabasz指数是不需要真实值的评估方法,其可信度不如FMI评价法,故这里有理由相信这里的Calinski-Harabasz指数评价结果是存在异常的。

综上分析,wine数据集的K-Means聚类为3类的时候效果最好。

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fowlkes_mallows_scor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ata1 = pd.read_csv('./wine.csv')  

data2 = pd.read_csv('./wine_quality.csv',sep = ';')  

print(data1)  

print(data2)  

  

wine_data = data1.iloc[:,1:]  

wine_target = data1['Class']  

winequality_data = data2.iloc[:,:-1]  

winequality_target = data2['quality']  

  

wine_data_train, wine_data_test, wine_target_train, wine_target_test = train_test_split(wine_data, wine_target,test_size=0.1, random_state=6)  

winequality_data_train, winequality_data_test, winequality_target_train, winequality_target_test = train_test_split(winequality_data, winequality_target, test_size=0.1, random_state=6)  

  

stdScale1 = StandardScaler().fit(wine_data_train) #生成规则(建模)  

wine_trainScaler = stdScale1.transform(wine_data_train)#对训练集进行标准化  

wine_testScaler = stdScale1.transform(wine_data_test)#用训练集训练的模型对测试集标准化  

  

stdScale2 = StandardScaler().fit(winequality_data_train)  

winequality_trainScaler = stdScale2.transform(winequality_data_train)  

winequality_testScaler = stdScale2.transform(winequality_data_test)  

  

pca1 = PCA(n_components=2).fit(wine_trainScaler)  

wine_trainPca = pca1.transform(wine_trainScaler)  

wine_testPca = pca1.transform(wine_testScaler)  

  

pca2 = PCA(n_components=2).fit(winequality_trainScaler)  

winequality_trainPca = pca2.transform(winequality_trainScaler)  

winequality_testPca = pca2.transform(winequality_testScaler)  

  

#在聚类数目为2到10时,确定最优聚类数目  

for i in range(2,11):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i,random_state=32).fit(wine_trainPca)  

      

    score = fowlkes_mallows_score(wine_target_train,kmeans.labels_)  

      

    print('wine聚%d类FMI评价分为:%f'%(i,score))  

  

#聚类为3的模型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random_state=32).fit(wine_trainPca)  

plt.figure(figsize = (10,6))  

plt.scatter(wine_trainPca[:,0],wine_trainPca[:,1],c = kmeans.labels_)  

  

#使用轮廓系数评估模型的优缺点,当聚类数目为3时,畸变程度最大,聚类效果最好  

silhouettteScore = []  

for i in range(2,11):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 = i,random_state=1).fit(wine_trainPca)  

    score = silhouette_score(wine_trainPca,kmeans.labels_)  

    silhouettteScore.append(score)  

plt.figure(figsize=(10,6))  

plt.plot(range(2,11),silhouettteScore,linewidth=1.5, linestyle="-")  

  

  

#求取 Calinski-Harabasz指数,确定最优聚类数  

for i in range(2,11):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 = i,random_state=1).fit(wine_trainPca)  

    score = calinski_harabasz_score(wine_trainPca,kmeans.labels_)  

    print('wine数据集聚%d类calinski_harabasz指数为:%f'%(i,score))  

  

  

plt.show()  

推荐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