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某段信号里面有干扰,想要分析这段信号里面的频率成分,就可以使用matlab导入Excel数据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先直接上使用方法,后面再补充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串口将需要分析的数据发送到串口助手,注意,串口助手复制数据,是你接收了多少,就能复制多少。

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到Excel表格中,用一列就可以了,不必给数据列表头起名字。

注意:

Excel表中单元格需要是数据类型,而不能是文本类型,否则导入matlab后就会变成cell类型,而不是double类型,无法进行数据分析。

为了方便进行 FFT 运算,通常数据数量取 2 的整数次方。可以加快matlab的分析速度,不是也关系不大。

另外,要去掉这一列数据中的空格,否则matlab无法分析出正确结果,选中这一列,查找全部空格,然后在某一个选中的空格上右键删除行即可删除所有空格。

这里顺便提下如何一次性删除所有空格

选中数据列,然后Ctrl+F搜索,默认的就是搜索空白内容,所以什么都不输入,然后点击查找全部,然后在列出的方框内Ctrl+A全选

接着在任意一个被选中的空白单元格上右键删除-删除整行

注意,删除时不是在空格所在行上右键弹出菜单,这样只能针对这一个空格,而不能删除所有空格,而是要在选中的单元格上右键。

打开matlab软件,点击导入数据

等待一段时间(根据电脑配置而不同)后,就会出现如下界面

范围:虽然将Excel中的所有数据都导入了,但是可以选择数据范围进行分析,这里就可以选择,Am:An,表示A列的第m到第n个数据。

列矢量:因为只导入了一列,所以选择列矢量即可,网上好多教程都是让导入两列,然后选择数值矩阵,其实没有必要。

VarName:导入一列数据时,该列向量的变量名就是VarName,多个的话就是VarName1、VarName2、VarName3……最多到VarName9,所以,如果超过VarName9,就不能再用VarName这个名称了。不过,我们也可以双击这里的名称,然后修改。

一般情况下,数据导入后,只需要选择性地更改名称即可,其他都是默认选择。

确认无误后,点击绿色对钩导入所选内容,当出现蓝色字提示,就表示数据已经导入了

此时,可以在工作区看到该变量名

到了这里,数据已经被导入了。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傅里叶变换,并绘制出幅频图了。

点击新建脚本并保存,然后在脚本中输入以下程序

Fs = 2000;

Y = fft(VarName1);

L = length(Y);

P2 = abs(Y/L);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0:(L/2))/L;

plot(f,P1);

axis([0,Fs/2,0,200]);

title('frequency-domain');

xlabel('f(Hz)');

ylabel('频率成分的幅值');

其中,Y = fft(VarName1);这里的VarName1就是刚才导入的变量名,如果是别的名称,对应起来即可。

选中这些程序,然后右键执行所选内容

稍作等待,就会出现幅频图

可以看到,这个信号里面,是有很多工频干扰的,而且,干扰的范围还不小。

至此,整个使用过程已结束。

理论知识补充

以上的过程其实就是涉及到DSP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

接下来补充一下理论知识,帮助更好地理解以上内容。

首先,什么是傅里叶变换?

傅立叶变换是一种分析信号的方法,它可分析信号的成分,也可用这些成分合成信号。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

傅里叶分析之掐死教程(完整版)更新于2014.06.06 - 知乎

这篇文章形象地讲解了什么是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

摘录精华如下:

简单点来说,就是任一函数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

其次,什么是FFT?

FFT 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可以将一个信号变换到频域。有些信号在时域上是很难看出什么特征的,但是如果变换到频域之后,就很容易看出特征了。这就是很多信号分析采用 FFT 变换的原因。另外,FFT 可以将一个信号的频谱提取出来,这在频谱分析方面也是经常用的。

了解了什么是FFT,就能更好地理解一些问题了。

比如,为什么信号有干扰之后数值会变大?

一般,我们看电流或者电压强度,都是看幅值,本来信号值是5,可是采到的却是48,显然太大了,此时,就是因为有其他频率的干扰叠加在了信号上面,导致幅值增大。如果干扰很大,幅值就会增大很多。

所以,就要搞清楚是什么频率的干扰波叠加在信号上面,因此就可以进行fft变换来分析。

幅频图表示什么含义?

横坐标是连续的频率值,纵向就是各频率信号的幅度值,也就是叠加在原始信号上的强度。

注意:我在上面提供的程序所出来的图,因为做了纵向量纲的校准,所以显示的幅值就是频率的实际幅值。

接下来就要重点讲解一下这段程序。

首先,可以看看这几个视频,看完你就会恍然大悟。

NO.12 傅里叶变换频谱图你必须知道的_哔哩哔哩_bilibili

Fs = 2000;

Y = fft(VarName1);

L = length(Y);

P2 = abs(Y/L);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0:(L/2))/L;

plot(f,P1);

axis([0,Fs/2,0,200]);

title('frequency-domain');

xlabel('f(Hz)');

ylabel('频率成分的幅值');

针对这个程序,一句一句地分析。

Fs = 2000;

一开始,这里面有个采样率Fs,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部分,因为真的很难理解。

我看了很多网络上的讲解,都没有能够讲解Fs这个怎么来的。

而且,这个Fs真的很关键,非常关键。我在实际操作中,只要Fs变了,频率值就变了,比如,原本是50Hz的干扰,如果Fs减半,频率也会减半到25Hz去显示,这样,就会误导我们,到底是什么频率的干扰?非常容易造成误判。

2000的采样率

1000的采样率

很明显,虽然总体趋势没变,但是频率从原来的50Hz干扰,变到了25Hz的干扰。

这就已经对我们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因为就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连锁错误。

这么重要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讲清楚。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唯一一个确定的Fs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分析结果是正确的。

那这个Fs值到底是多少呢?

这个Fs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

一开始,我有好多疑问,Fs是matlab分析所需要的,可以任意取值的吗?上面我们已经证明了并不是随便取值的。

然后,我又想,难道是跟原始信号的频率有关?原始信号有无数个频率叠加,不可能是由它们来确定的。而且,叠加之后的频率也没法确定。

那就是ADC的采样频率?有点接近了,不过我查了一下程序,发现ADC的采样频率对不上。

再理一理思路,有一个原始信号,叠加了很多的干扰信号,我用ADC来采集,采集之后通过串口一个一个地发送到PC,ADC的采样速度比串口的速度要快。假设原始信号最大频率是1000Hz,ADC按照2000Hz去采,采了3000个点,可是串口只每隔2个点上传一次,那采样率就是1000?

最终,我想明白了,我要分析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就看它的最终获取频率。

只需要看最终输出,不管中间经历了多少路径,只看最后收到了多少原始数据,不经过任何处理。

串口是每500us发送一个数据,也就是说,采样率是2000,这是我最终得到的数据采样率,也就是我要分析的数据的采样率。

有三种方式可以验证:

更改串口的发送频率来验证;看串口是不是1秒钟接收了那么多数据;可以输入一个有明显幅度的特定频率信号,然后验证设定的采样率下,频率显示是否正确。

其中,第三种方式,是最直观最准确的,推荐使用。

Y = fft(VarName1);

傅里叶变换

将时域数据转换成频域数据,也就是一个一个的频率点,是根据欧拉公式,使用复数来表示的。

时域数据

频域数据

这里是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的。

第一个数就是实数,第二个数就是虚数,后面的i是虚数单位。

时域数据和频域数据的数量是一样的。N 个采样点,经过 FFT 之后,就可以得到 N 个点的FFT结果。

频域数据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

L = length(Y);

获取数据的长度,也就是数量。

P2 = abs(Y/L);

P1 = P2(1:L/2+1);%这里加1是为了包含对称性数据的中间数据

P1(2:end-1) = 2*P1(2:end-1);

上面说了,频域数据里就是一个一个频率点的复数表示,这些频率点的强度是多少呢?直接对复数值取模即可,也就是abs(Y);

假设 FFT之后某点 n 用复数 a+bi 表示,那么这个复数的模就是:

为什么上面要除以L呢?P2 = abs(Y/L);

其实,不是为了除以L,是想除以L/2。

为什么?

FFT 之后结果就是一个为 N 点的复数。每一个点就对应着一个频率点。这个点的模值,就是该频率值下的幅度特性。具体跟原始信号的幅度有什么关系呢?假设原始信号的峰值为 A,那么 FFT 的结果的每个点(除了第一个点直流分量之外)的模值就是 A 的 N/2 倍。 而第一个点就是直流分量,它的模值就是直流分量的 N 倍。

根据这段话可知:点的模值=原始信号的模值*(N/2),所以,点的模值/(N/2),就能获取该频率信号实际的幅度值。

以上是先除以L,再P1(2:end-1) = 2*P1(2:end-1);这里乘以2,就是为了换算成实际的幅值。

而且,P1(2:end-1) = 2*P1(2:end-1);这里从第2点开始是为了将直流分量去掉,因为直流分量不用乘以2,直接除以L即可。这里的end表示最后一个元素索引:

为什么去掉最后一个点,只到end-1。

因为end-1表示对称的最中心数据,该频率点的波形不显示。

说明如下:

fs=1000; %设置采样频率 1k

N=1024; %采样点数

n=0:N-1;

t=0:1/fs:1-1/fs; %时间序列

f=n*fs/N; %频率序列

x1=sin(2*pi*70*t); %噪声

x2=sin(2*pi*200*t); %信号

x3=sin(2*pi*500*t); %信号

x=x1+x2+x3; %信号混合

subplot(311);

plot(t,x); %绘制原始信号

xlabel('时间');

ylabel('幅值');

title('原始信号');

可以看到,500Hz的频率图像没有显示出来。

为什么这里只取一半的值?

要注意,这里并不是取一半的值,而是只取一半的点来分析。这是因为傅里叶变换后的数据具有对称性,后一半的数据不具备实际意义。

接下来的这句f = Fs*(0:(L/2))/L;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点,这句话实际结果就是0—Fs/2,这句话不是为了取一半的点,而是为了取一半的频率。

FFT 之后结果就是一个为 N 点的复数。每一个点就对应着一个频率点。第一个点表示直流分量(即 0Hz),而最后一个点 N 的再下一个点(实际上这个点是不存在的,这里是假设的第 N+1 个点,可以看做是将第一个点分做两半分,另一半移到最后)则表示采样频率 Fs,这中间被 N-1 个点平均分成 N 等份,每个点的频率依次增加。

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只要采样频率大于或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采样值就可以包含原始信号的所有信息,被采样的信号就可以不失真地还原成原始信号。

一个模拟信号,经过 ADC 采样之后,就变成了数字信号。采样定理告诉我们,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频率的两倍。

我们这里的采样率是Fs,所以最大只能采到Fs/2的最大频率信号,那么,高于Fs/2的频率部分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根据上面的频率分布可知道,Fn 所能分辨到频率为 Fs/N,如果采样频率 Fs 为 1024Hz,采样点数为1024点,则可以分辨到 1Hz。1024Hz 的采样率采样 1024 点,刚好是 1 秒,也就是说,采样 1 秒时间的信号并做 FFT,则结果可以分析到 1Hz,如果采样 2 秒时间的信号并做 FFT,则结果可以分析到 0.5Hz。如果要提高频率分辨力,则必须增加采样点数,也即采样时间。

所以,如果对分辨率要求不高,就可以少取一些数据。对分辨率要求高,就需要多取一些数据。

由于 FFT 结果的对称性,通常我们只使用前半部分的结果,即小于采样频率一半的结果。

FFT结果的是存在对称性的,这是由FFT计算中隐含的复数运算处理、以及计算是对周期性离散处理(时域、频域转换) 等带来的特性,一般使用时不用详究,只需要知道存在这个特性即可,数据也只需要用任意一半即可(普遍采用前一半)。

具体原因,可自行查找资料。

对称性示例:

注意,对称性不包含第一个直流分量。

附上手写信号测试:

ts = 0:0.01:10;

sig = sin(2*pi*ts) + 5*sin(2*pi*10*ts);

Fs = 100;

Y = fft(sig);

L = length(Y);

P2 = abs(Y/L);

P1 = P2(1:L/2+1);

P1(2:end-1) = 2*P1(2:end-1);

f = Fs*(0:(L/2))/L;

plot(f,P1);

%axis([0,1000,0,200]);

title('frequency-domain');

xlabel('f(Hz)');

ylabel('频率成分的幅值');

验证电信号的FFT

我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形,然后采样电压数据。

时域波形

除了两处波动,其他地方都很平均。

频谱

不对呀???

我输出的是个正弦信号,时域波形应该是个类正弦的波形,频域应该是有个特定的频率信息,可是现在都很平均。

咋回事?

排查问题。。。。。。

一开始,我采集的只有2000个数据,还以为是数据量太少,发生了频谱泄露;

然后就把数据加到了20000个,还是差不多的结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经排查,原来是我搞错了,获取的是RMS值,还以为是原始数据。

我还一度怀疑是我的fft程序写错了。

于是,改为获取原始数据。

时域波形

频域波形

和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的信息是一致的。

其实,从数据上也大概能看出是不是类正弦波形,数据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依次循环;

补充

注意,可以一次导入多列Excel数据,向量名就是Excel中各列的表头名

 

文章来源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